养生治病贵在“平”
作者: 张旭心态、饮食起居要“平”
古人云:“平则成。”夏翔说,世界上万事万物只有“平”了,事才能成功,人才能健康,社会才能发展。中医典籍《内经》中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意思就是说,只有人体系统、阴阳、气血相互平衡,才有利于健康长寿。首先要“心平”。俗话说“心平气和”,“气和”的意思就是人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畅协调才有利于健康长寿。在一切的养生之道中,心理平衡是最重要的。《黄帝内经》说“心为君主之官”,意思是心主宰着全身,因此只有心理平衡,心理健康,才有利于人体各系统、各种生理机能的健康,减少疾病,延缓衰老。当然,这里的“心”主要指心理,不是心脏本身。许多重病在身的人,如患有肿瘤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心态平衡的话,就能带病延年,否则就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心理上要“平”,饮食起居、工作、休闲等方面也要掌握一个“平”字。在饮食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健康长寿的不是营养缺少,而是营养过剩,患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的中老年人越来越多,避免这些疾病的关键在饮食要平衡,营养摄入要适度。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有“节有食”“常不饥不饱”之说,这也是饮食养生上力求“平”的代表。同样,在工作和休闲方面也要“平”。《孔子家语》说:“劳逸过度者,疾共杀之。”这提醒人们要劳逸结合,过劳过逸都无益于健康。对老年人来说,尤其不要过逸。从体育活动的角度来讲,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也一定要动静结合,力求一个平字。一般长期从事剧烈运动者,如职业运动员,年轻时虽然身强力壮,到了老年,健康长寿者却不多,往往未老先衰;有些老年人天天坚持超量长跑,反而诱发了心肌梗死。夏翔建议老年人应开展一些如打太极拳、慢走等动静结合的体育活动,同时在生活节奏上也应寻求“平”稳,作息有时,社交活动适量。
治病必求于“平”
在夏翔看来,疾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导致表里、寒热、虚实的变化,其实质即为阴阳的变化,阴阳平衡的失调。因而,医生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药物来调节患者的阴阳,使人体恢复到平衡的状态。如热证用寒药,寒证用热药;气逆降之,气陷举之;阴虚养阴,实热泻火;阳虚补阳,阴胜散寒等,都是力求一个“平”字。
(摘自《燕赵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