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乘的勿药养生法

作者: 滨江逸士

尤乘,清代医学家、养生学家,字生洲,号无求学者,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著有《寿世青编》《勿药须知》等书。尤氏一生研医,深受古人治未病之说的影响,对养生之道深有研究,亦亲身实践。他提出了“勿药五脏养生法”和“十二时辰无病法”。

五脏乃人生命运行之核心器官,损其一则寿自损,所以五脏无病的人,多能长寿。而五脏无病的人,实际上少之又少。为何五脏病损之人如此之多?除了自身体质和自然条件、意外原因外,按尤氏的观念来看,就是多数人不懂得调节控制情绪,不懂得养心。养心可以防病,也可以治病。他在《勿药须知》开篇说:“凡欲身之无病,必须先正其心……心主无病,则五脏六腑即或有病,不难治疗。”他在《寿世青编》中亦说:“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然,应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惧,好乐忧患,皆得其正,以养心之法也。”这就是他“疗身不若疗心”主张的具体阐述,其精髓不外是“平和宁静”四字。性格平易,淡然处事,无刻薄狂躁之心,无功利之大欲,人的身体机能就会正常运转,而不会因情绪差而致紊乱。可以说,五脏有病,养心为先。

“十二时辰无病法”记录在尤乘的《寿世青编》中。尤氏根据十二时辰,要求一天当中每个时辰都有相应的养生保健活动,这样可以使人不易得病。据原文概括如下:

丑寅时(1—5时),凌晨阶段若睡不好,则向外呵气以去浊。再以行为保健方式(如指叩后脑、叩齿)清除五脏之火,尤利肾脏。卯时(5—7时),太阳一出,先喝白开水一杯,去火明目。实亦可排胃肠之毒。其后可食粥,然后慢走,雾天出门先饮酒一二杯(当指一二小盅),可以祛湿防病。辰巳时(7—11时),可以叩齿咽津、定神调息。午时(11—13时),摩腹摩肾,以健脾健肾,饮少量茶。未时(13—15时),适合读书、散步,少说话以养气。申时(15—17时)可吃点点心、水果,弹琴或绘画、书法以悦身心。酉时(17—19时),适时吃晚餐,可少饮酒,至半醉,独卧,软枕,最为放松。戌时(19—21时),可泡脚,亦可看书,但不可久,久则伤神,亦防伤眼。亥子时(21—1时),睡眠最佳之时,侧卧屈膝为宜,这样可培养元气,让血液归心。

上述十二时养生之法基本上符合现代的医学与养生常识。若能择其中并能做到者,尤其是早晚,也许会有很大益处。

总之,“勿药五脏养生法”与“十二时辰无病法”,一是调心,一是讲究作息规律,后者更是将行为保健与心理保健合二为一。但两法共同点则是勿药而养生。勿药养生,既省治病成本,又避免服药产生副作用,好处多多,岂不善哉!

(摘自《退休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