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常见7大心理矛盾
矛盾一,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几乎每个中学生都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幻想做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师、医生、企业家、领导干部等,虽然他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他们对实现理想需要从现在做起,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却想得不多,做得不够,形成了美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
矛盾二,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许多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不愿意同这种人进行感情交流。
矛盾三,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并开始从“听话道德”向“平等道德”过渡,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
矛盾四,情感与理智的矛盾
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
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矛盾五,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这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自尊心和好胜心是分不开的。但由于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带着浓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凭冲动行事,事过之后又非常后悔。
矛盾六,兴趣广泛与兴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现代中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很多,但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不少学生对事物外在形式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事物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广泛的兴趣中缺乏中心的兴趣。
而且,他们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景性很强。
矛盾七,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
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成名、干一番大事业;从近期目标看,大部分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的期望。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坚持,厌学心理陡增,形成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告诉学生,成才就得有知识、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学习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决心、毅力,一定会苦尽甘来。
(摘编自微信公号“北京心理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