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车
作者: 张泽峰我从小就对各种车感兴趣,而我家的交通工具发展史,从借自行车出行到全家自驾游,更新换代的速度真是不敢想象。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农村,小时候家里穷,父亲带我们出去走亲戚,总要到邻居家借那辆叫作“大铁驴”的自行车。父亲一个人骑着车,一前一后和肩膀上载着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迎着微风欢声笑语。
十岁左右的时候,我家拥有了一辆父亲自己攒的“大铁驴”。我可喜欢它了,经常在放学后邀上三两个小伙伴一起骑着车去生产队的大麦场里玩耍。我个子矮小,屁股坐不上车座,只得勉强将两腿跨在大梁上一扭一扭地保持平衡,但心里仍得意极了。就因为这股子骑车“瘾”,买东西、送东西的活儿都是我一个人抢着干。上了高中,要去离家二十里地的农场场部上学,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大铁驴”又伴随着我完成了三年的学业。
80年代中期,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能吃饱饭了,生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我们村的农民手中有了点儿余钱,我父亲这才托在供销社上班的亲戚正正经经地买了辆“长白山”牌自行车。到了80年代后期,自行车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成了再普通不过的存在。它是交通工具,是谋生的手段,也是朝夕相处的伙伴,承载着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进入90年代后,摩托车、小汽车逐渐多了起来。这时的我正在炼油厂招待所上班,有了自己的第一辆“幸福”250型摩托车。我从小就对摩托车有点钟爱,那时走在村边的路上,一听到邮局“电驴子”嘟嘟的响声,就会旋风似的呼啸而去,追出很远。大队里有一辆小“嘉陵”50型摩托车,我常常爱不释手地摸摸它,还曾经手痒痒骑上去兜了个圈。虽然我的第一辆摩托车质量不算上乘,但那俊俏的外形让人怎么看怎么喜爱,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我都乐此不疲地洗呀擦呀。
后来,工资水平有了提高,我家先后又购置了新的摩托车和电动轿车。这些车还没开坏,我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周围的人都开上了汽车。于是我与妻子商量后,买了一辆经济实惠的越野车开了回来。坐在车上,我感慨万分,现在的生活真是太好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私家车如今走进了工薪阶层的家庭,再也不用担心夏天日晒,冬天路滑了。
自从有了汽车,我经常带着全家自驾游。这不今年五一劳动节,我就带着80多岁的岳父回了一趟他工作了一辈子的矿区,了却他的心愿。坐在冬暖夏凉的车子里,想起从借自行车、买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现在的汽车,交通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天一个样,一天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