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液分析前如何进行尿液质量控制

作者: 李刚

儿童尿液检验由于其标本取样方便、操作简单、参考价值高,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对儿童尿液进行检查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儿童泌尿系统及其他系统疾病。儿童尿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反馈显示,标本质量不符合要求是导致尿液检验结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此外,尿液标本特别是儿童尿液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在体外易发生改变的特点,因此对儿童尿液分析前进行尿液质量控制是提升儿童尿液检验分析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儿童尿液标本的采集、收集、送检及接收等方面介绍儿童尿液分析前尿液质量控制方法。

儿童尿液标本的采集

患者准备:因为儿童饮食、用药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尿液成分,所以医护人员在尿液采集前要向家长了解儿童近期用药情况,以及告知家长要避免儿童摄入过多含糖、色素或影响尿液成分的食物和饮料。

局部清洁:为避免外阴分泌物、细菌等其他污染物在尿液采集时被带入标本,在采集前需要使用清水或无菌棉球清洁儿童的会阴部。

采集中段尿:由于中段尿受污染可能性较小,因此尽量采集中段尿液。住院儿童最好留取清晨第一次中段尿。

儿童尿液标本的收集

收集容器质量控制:使用清洁、干燥、一次性且有盖的专用尿液标本容器。容器上应贴有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

采集量:儿童尿液分析所需的采集量一般不少于10 ml,对于无法采集到足够尿液量的儿童,可尝试多次采集或采用其他分析方法。

儿童尿液标本的送检

及时送检:儿童尿液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并在2 小时内完成检查,以避免细菌繁殖和有形成分的变化。在处理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尿液标本不受外界污染,如灰尘、细菌等。避免将尿液标本暴露在阳光直射下或高温环境中,以防止尿液成分的分解和变化。

尿液标本的保存:如果尿液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要进行冷藏或防腐保存。冷藏是将尿液样本置于4 ℃左右的冰箱中,但保存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防腐主要是指化学防腐,通过在尿液中加入甲醛、甲苯等防腐剂来抑制细菌生长。

儿童尿液标本的接收

尿液标本分析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在分析标本前要定期对尿液分析仪等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使用符合标准的尿液分析试剂;定期进行室内质控检测。

接收样本时要检查标本标识,核对标本类型与标签信息内容,检查标本是否被污染,标本容器是否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对于不符合实验室接收标准的应当拒收。

儿童尿液分析结果会直接影响医生对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尿液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尿检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儿童尿液分析前尿液质量控制与患者、家长、医护人员和实验标本管理人员等紧密相关,需要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