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体的感觉器官
作者: 扈红蕾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70%以上的外界信息来源于视觉。然而,由于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不正确的用眼习惯等因素,青少年的视力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将介绍人眼的工作原理,探讨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爱护眼睛。
人眼的工作原理
人眼的结构由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组成,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的功能。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60 nm的电磁波,光线通过眼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层层折射,最后成像于视网膜上,经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人脑得到视觉信息。
正常眼视远物时,因光线相当于平行光线,不需要调节;视近物时,由于光线辐散,需要通过眼的调节来改变折光能力,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人眼的调节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
晶状体的调节:晶状体是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通过睫状肌收缩和舒张来改变形状,从而调节其折光能力。视远物时,晶状体被拉成扁平状,折光力较弱;视近物时,晶状体变凸,折光力增强。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弹性下降,调节能力减弱,近处物体不易看清,导致老视(老花眼)。
瞳孔的调节:瞳孔通过变化大小,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量。视近物时瞳孔缩小,进入眼内的光线量减少,同时减少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变大,这种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以保护视网膜并提供清晰视觉。
眼球会聚:视近物时,两眼球内直肌反射性收缩,使视轴向鼻侧聚拢,称为眼球会聚,使物像成于双眼视网膜的对称点,避免复视。
人眼可因多种原因发生折光异常(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近视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不足或眼球前后径过短,成像在视网膜后方,用凸透镜矫正;散光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曲率异常,导致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焦线,通常用柱面镜矫正。
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
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青少年因学习、娱乐等需要,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眼睛过度疲劳。
不良用眼习惯:如阅读时距离过近、光线不足、姿势不正确等。
缺乏户外活动:长时间的室内活动,减少了眼睛接触自然光和远距离视物的机会。
遗传因素:有近视家族史的青少年更容易发展为近视。
爱护眼睛的重要性和科学方法
良好的视力对学习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正确的用眼习惯可以减少近视、散光等眼疾风险;适当的户外活动不仅有益于眼睛健康,还能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
爱护眼睛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做到合理安排用眼时间:每隔45~60分钟,远眺或闭眼休息5~10分钟。②保持合适的用眼距离:阅读和使用电子产品时,保持30~40厘米的距离。③确保充足的光线:阅读和写作时,确保光线来自左侧,避免眩光。④增加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增加眼睛接触自然光的机会。⑤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视力问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青少年时期是保护视力的关键时期,应提高青少年对眼健康的认识,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预防视力下降和眼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