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初期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作者: 黄沫现如今,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难,进而产生就业压力,甚至不少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如自我怀疑、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着大学生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为此,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就业初期可能出现的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重建科学就业观念,积极进行心理调整,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在就业初期容易出现自卑与自负、焦虑与偏执、期望与失落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于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为改善学生的就业焦虑,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
首先,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和水平,尽量在能力范围内选择职业,切勿眼高手低,确立合理的职业定位和择业期望标准,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职业观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社会群体的理想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发挥社会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与困难,指引其直面困难,形成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形成乐观的心态,同时教授一些减负降压的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最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扬长避短,在求职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会理性择业。此外,要教育大学生克服盲从心理,增强自信心,不断增强自主择业意识,结合自身优点和长处主动出击,相信自己的才能,自信地在面试官面前展现自己。
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择业观念不正确是大学生出现就业焦虑的重要原因,为此,学校及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切实提高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第一,学校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能力科学择业,有效避免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并提供专业的就业心理咨询,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种职业,切勿有职业歧视。准确把握就业机会,调整就业期望值,改变传统的仅以大城市、大企业为择业选择的理念,客观地择业。同时,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暂时的失业、待业。
第三,引导大学生仔细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客观看待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及时排解择业或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如寻求教师或同伴的帮助。
第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学会自己调节心理问题。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难免出现心理压力,这时候应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解方式,如听音乐、看电影、看书等。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激励,在遭遇挫折时不仅能够自我反省,还能自我鼓励,积极地进行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信心。
课题名称: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教学一体化重点专项立项项目《以就业为导向的“四一四融”高职院校商科人才就业教学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2022jyz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