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高血压防治措施

作者: 高莉 刘玉荣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通常,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即心脏收缩时的血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即心脏舒张时的血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脏、血管、肾脏等多个器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如今,高血压不仅关乎中老年人的健康,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本文将帮助大家认识高血压、预防高血压,让青少年远离“高压”困扰,保持身心健康。

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的原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遗传因素是指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患有高血压,其子女患病的风险就会增加;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涉及饮食、运动、心理压力等多个方面,其中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都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严重的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青少年高血压防治措施0

高血压的预防

1.合理饮食

低盐饮食:高盐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通过使用盐勺、减少加工食品摄入等方式控制盐量。

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钾、镁等有助于降低血压的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建议每日至少摄入500克蔬菜和 200克水果。

适量摄入蛋白质:优选鱼、禽、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和盐分。

限制脂肪和糖分: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如油炸食品、饮料、甜点等,这些食品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可能影响血压控制。

2.适量运动

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可以有效降低血压。

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日常活动: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坐1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如散步、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3.调整情绪

减压: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有助于降低血压。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身体健康。培养兴趣爱好、与朋友家人保持良好关系等,都能帮助减轻心理压力,预防高血压。

高血压的治疗

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除了改善生活方式外,可能还需要药物治疗。治疗高血压是为了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1.药物治疗

降压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联合用药:对于单一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两种或更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定期监测:开始药物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以便医生根据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低血压等,并及时向医生反馈。

2.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生活方式的改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调整情绪等非药物治疗措施,可以协同药物,提高降压效果。

中医特色治疗:中医的一些特色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治疗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血压。但选择中医特色治疗时,应到正规医疗机构。

心理治疗:对于因心理压力导致的高血压,心理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高血压的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患者除了遵医嘱治疗外,还应学会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1.定期监测血压

家庭自测:购买合格的电子血压计,按照说明书正确测量血压。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并记录血压值,以便观察血压变化。

定期复诊:即使血压控制良好,也应定期到医院复诊,让医生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健康生活方式

坚持运动: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如步行上下班、做家务时多活动身体等,这些都有助于控制血压。

合理膳食:在外就餐时,注意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的菜品,避免油炸、烧烤等高热量食品。

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身体恢复,降低血压。

3.心理调适

学会放松: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学会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培养兴趣: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画画、听音乐等,有助于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

高血压的误区与解答

误区一:高血压是老年病,青少年不用担心。

解答:高血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因不良生活习惯、压力大等因素,也患上了高血压。因此,青少年也应重视血压的监测和管理。

误区二:血压高一点没关系,不用治疗。

解答: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长期高血压会损害心脏、血管、肾脏等多个器官。即使血压只是轻微升高,也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误区三:降压药会使人产生依赖性,一旦吃上就不能停。

解答:降压药并没有依赖性。是否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取决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医生的评估。如果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血压能够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且长时间保持稳定,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量或停药。

误区四: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解答:降压应循序渐进,过快地降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降压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血压变化逐步调整治疗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坚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等。同时,定期监测血压,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也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青少年应关注自己的血压,积极预防和干预高血压,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