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作者: 郭敏

儿童绘画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独特疗效。通过绘画,儿童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与情绪,并将它们转化为画面上的色彩与线条。尤其是对于有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来说,儿童绘画活动如同魔法般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专注力与耐心。儿童绘画活动以其独特的方式,陶冶儿童的情操,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画笔,儿童可以描绘出心中的理想与梦想,树立起健康、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借助儿童绘画活动丰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儿童绘画是一种表现内心情感、认知和想象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能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反映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绘画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构图等元素,都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绘画,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在儿童绘画中,教师需关注的不仅是绘画结果,更要关注儿童发现自我的过程,这也是儿童心理自然发展的过程,其生动地反映了儿童的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根据儿童绘画的过程与结果,教师可以分析儿童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并进行引导,帮助儿童改善敏感、自卑等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掌握儿童绘画心理教育方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通过多途径学习,充分掌握儿童绘画心理教育方法

教师想要通过儿童绘画展开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积极参与线下培训,还要打破时间和空间对教育资源的限制,利用数字化、网络化资源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还可以学习“杜威教育理念”“高瞻教育理念”“陶行知教育理念”等多种教育理念的内容,从中体会如何更贴近学生认知,展开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例如:儿童绘画可以辅助自闭症儿童或灾后儿童的心理治疗,让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展心理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绘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画出自己“难以言表”的情感。同时,因为儿童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所以教师不能用成年人“对”与“错”的标准去指导儿童的作品,而应善于倾听并尊重儿童对某事物的不同看法,从中发现他们对事物的情感,由此引导儿童进一步创作。

2.依托儿童绘画构图与色彩,分析学生性格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绘画内容往往显示出其性格与情绪,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捕捉儿童绘画作品中的信息,以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心理引导。

例如:班级中的刘晓栋(化名)是一个热情、外向的儿童,其作品构图饱满、色彩搭配大胆且明亮,但是在绘画过程中会比较匆忙,经常快速画完,然后做其他事情。刘晓栋的同桌张纯静(化名)和他的性格正好相反,非常文静,甚至有一些胆小,在绘画时经常会把作品中的东西画得非常小,构图局促,喜欢使用单一色调进行绘画,但是在绘画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有始有终。分析绘画作品,可以看出刘晓栋是一个富有激情、但是缺少耐心且有点马虎的性格,参考心理研究中的气质分类,他属于“兴奋型”。为了避免刘晓栋成长中兴奋过头变成冲动性格,在青春期或成年后受到“冲动”的影响,在对刘晓栋进行心理教育时,教师可以让他做一些服务集体的细致工作,如科学课分发实验器具、登记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以培养他的的耐心。对于张纯静,教师可以通过发现她的优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及创造展示优点的机会等方式提高她的自信,帮助她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3.“房、树、人”画法融合,分析学生心理问题

在儿童绘画中,教师除了可以对绘画内容中的线条、构图、配色进行分析,找准儿童的性格,进行精准的性格引导,促进儿童积极性形成;还可以融合儿童绘画研究中对儿童心理问题筛查的方法,提高儿童绘画在低年级学生心理教育应用的专业性。动态化的融合可以有效地在整体画面中创设环境,并进行分析。

例如:“房、树、人”画法是比较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的一种心理筛查绘画方法,其指定内容简单且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主要以“学校动态绘画”与“家庭动态绘画”两个部分组成。“学校动态绘画”中,学生将房子、树木、人三者画在纸上,教师根据学生绘画中三者的位置关系,分析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对教师的看法。在“家庭动态画”中也是根据三者的位置关系分析亲子互动的类型,反应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另外,纸张的横向与竖向、绘画中的其他内容,包括绘画的构图、搭配等都可以进行分析融合,最终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开展家校共育绘画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的参与。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为此,教师与家长一定要建立紧密的教育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沟通与交流。很多时候,家长与教师都是有交流意愿的,但因自身责任的区别会产生一定分歧,这就需要家长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性,接受教师的意见;教师要注意定期与家长就学生的经历、特征、兴趣进行深入沟通,提高学生干预策略的质量,帮助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定期举办家校共育绘画活动,并邀请家长参加,促进家长与教师更好的沟通,以及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儿童绘画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借助这一媒介,可以有效分析及预防学生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