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影响因素

作者: 王米娜

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身高是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影响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呢?如何促进儿童青少年长高?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旨在帮助家长识别孩子的生长发育问题,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影响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因素

1.晚长

“晚长”又称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是一种正常的生长发育模式。这类孩子在出生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在后续的生长发育阶段,他们的身高增长速度相较于同龄儿童相对缓慢。但需注意的是,晚长并不是一种疾病,不会对孩子的最终身高产生影响。许多晚长的孩子在青春期前期,身高增长速度较慢,骨骼发育相对迟缓,但进入青春期后,生长速度会逐渐加快,最终达到正常的身高水平。

2.矮小症

矮小症是一种由于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等因素导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与晚长不同的是,患有矮小症的儿童青少年即使进入青春期,身高也不会出现明显增长,这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甚至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通常情况下,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显著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者每年的身高生长速度低于5 cm。值得注意的是矮小症如果不尽早进行干预,可能会影响青少年成年后的身高。矮小症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粘多糖沉积症、软骨发育不全等。

3.性早熟

除了晚长和矮小症外,性早熟也是影响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的因素之一。性早熟是指儿童在青春期前就开始出现第二性征,如乳房增大、阴毛生长、声音变粗等。性早熟能使儿童在短时间内长高,但也会使生长周期缩短,骨骼成熟加速,骨骼过快增长可使骨骺融合过早,导致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最终导致成年后的身高低于同龄人。性早熟不仅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还可能对其心理、社交和学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性早熟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识别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影响因素0

如何区分晚长与矮小症?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如果孩子的生长发育曲线处于正常范围内,即使身高增长速度较慢,也不必过于担心。此外,还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其他生长发育异常表现,如果出现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此外,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也是判断晚长与矮小症的重要依据。通过骨龄检测、内分泌功能检查等指标,医生可以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从而给出准确的诊断。对于家长来说,关键是要保持关注,及时发现孩子生长发育中的问题,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晚长:①身高偏矮,骨龄小于实际年龄1~2年;②生长速度正常,父母有晚长遗传史;③性发育与同龄儿童相比有落后迹象。这类儿童需要定期监测身高、性发育及骨龄的变化。

矮小症:①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②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儿童3岁前每年身高的生长速度小于7 cm;3岁到青春期每年小于5 cm;青春期每年小于6 cm。③骨龄小于实际年龄,但身高不达标。

如何促进儿童青少年长高?

1.合理饮食

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应让儿童青少年摄入谷类、瘦肉、蛋类、奶类、豆类及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以补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可以通过摄入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如牛奶、酸奶、豆腐、鱼类等,以满足儿童青少年每日的钙需求。此外,适量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家长应限制儿童青少年的糖摄入量,如吃甜食、喝含糖饮料等,以避免因血糖升高,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油炸、烧烤、腌制等食品,不仅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尽量让他们远离这些食物。

2.适当运动

有氧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等有氧运动,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同时,拉伸运动也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拉伸运动,如瑜伽、普拉提等,以达到舒展筋骨、促进骨骼发育的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反而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因此,家长要控制孩子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充足睡眠

识别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影响因素1

生长激素通常是在夜间分泌,特别是在深度睡眠时分泌旺盛,因此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家长应保证孩子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每天需要9~10小时的睡眠时间,而初中生则需要8~9小时。为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家长应尽量减少噪音、光线等因素对孩子睡眠的干扰。此外,睡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孩子因过度兴奋而影响睡眠质量。

4.心理关怀

家庭氛围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同时,情绪波动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减轻心理压力。此外,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挑战。

5.其他策略

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了解他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家长也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吸烟、饮酒;良好的坐、立、行姿势,有助于儿童青少年骨骼的正常发育。此外,如果孩子在一段时间内经常生病,也会导致其生长发育速度减缓。因此,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防护工作,特别是体质较差的孩子,应尽量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出门时要佩戴口罩,以减少感染风险。

案例分享

小明14岁,身高只有138 cm。从上小学起他的身高就明显低于同龄人,他的父母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晚长,认为初中后自然就会长起来,但近2年来小明的身高一直没有显著变化,这才引起了家长的重视,遂到医院进行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初步判断小明患有矮小症。按照同龄人的生长趋势,14岁男孩的平均身高约为165 cm,然而小明却足足差了20 cm。经过医生的询问,小明妈妈身高为153 cm,爸爸身高为165 cm。进一步了解发现,不止小明爸爸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小明奶奶的身高偏差也很大,不足150 cm。根据医学上的分类,女性成年身高低于150 cm即矮小症。鉴于小明有家族遗传史,医生怀疑小明可能患有家族遗传性矮小症。

识别儿童青少年身高的影响因素2

家族性矮小的主要特点是患者身高明显低于同龄人,且伴有家族遗传背景。这类患者通常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明显异常,但身高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经过医生的介绍后,小明的父母对矮小症有了初步了解,但小明的父母有一个最大的担忧就是这种先天性矮小症是不是就无法进行干预了呢?医生向小明的父母解释了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首先,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占70%,后天因素(包括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环境等)占30%。但先天性因素并非是不可改变的,通过后天的干预,可以有效纠正矮小症的影响。同时,结合检查情况,小明的骨骺线还没完全闭合,因此还是有机会长高。随后,医生为小明的父母详细介绍了具体的治疗方案。对于家族遗传性矮小症,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长速度,尽可能达到同龄人的正常身高。治疗方法包括:①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是目前全世界公认批准用于促进身高增长的药物。②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早睡早起。③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积极面对生活。

在经过详细咨询后,小明的父母对治疗方案无异议,医生便开始安排小明进行治疗。经过6个月的治疗,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身高增长了5.5 cm,对此孩子和家长都表示很满意,后续还会继续进行治疗。

结语

儿童青少年的身高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身高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同时,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和心理关怀等措施,可有效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生长发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