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作者: 傅连灯

德育知识的教育引导会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独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平稳度过青春期。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初中德育工作中情感教育渗透的价值

首先,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学生易产生情感共鸣,并能够加深对其所学习德育知识的印象。随后在情感意识的烘托下进一步完成探索,以加深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心理意识和个人道德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其次,有助于迎合课程改革的思想,即全面培育学生素质。先进的教学改革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同时还要强化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其整体学习成效得到提升和强化。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方向,与新课程改革思想中所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这种融合性教育能够在思维意识和个人价值观念上对学生实施引导,有助于在迎合课程改革思想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竞争能力的提升。

情感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渗透的策略

1.生活德育引导,渗透情感教育

德育知识源于实际生活,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要基于生活。教师应以生活为中心开展德育教育引导,让学生在紧密关联生活实际和自己熟悉的环境氛围中完成德育知识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将情感教育渗透其中,不仅能让各项教学目标加速实现,还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设置问题。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之间发生过矛盾吗?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怎样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与父母友好沟通吗?沟通时的状态是怎样的?”通过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熟悉感恩教育。紧接着,教师以“亲情”为主题引发学生思考,讲述关于亲情的故事,如卧冰求鲤、孔融让梨等,进而让学生体会家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引导学生理解感恩。通过渗透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形成感恩思想,体会亲情,品味亲情,学会爱他人。德育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亲情、理解爱。

2.创设德育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利用情境烘托出充满关爱、理解、尊重、乐观等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接受知识,并了解和深层次感知德育,体验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育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重要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情境的第一幕——“回忆”,引导学生回忆在参与以班级为单位的课间操比赛、拔河比赛或接力赛的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团结、共同努力取得胜利的经历;同时,引导学生回忆班级内学生产生矛盾、不够团结一致导致失败的经验,以此让他们理解团结的价值和重要性。第二幕——“思考”,让学生思考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进程上,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国家的强大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改变——生活富足、社会和谐,以此让他们体会“大我”和“小我”之间的关系,明白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增强集体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将这两个教学情境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产生情感共鸣,形成爱国爱党的思想意识、团结一致的价值观。

情感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渗透0

3.组织德育实践,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加深理解并促进他们积极思考。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需要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受到德育知识的感染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与感悟。因此,如何引导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德育实践为情感教育的渗透搭建了桥梁。

例如:教师可以在国庆节期间让学生参观升国旗仪式,在清明节时让学生参与烈士陵园扫墓活动。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体会无数革命先烈英勇奉献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红色文化思想理念。另外,可以结合传统文化节日让学生探索、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探索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新年的由来和内涵,以及相关历史文化故事和特色庆祝活动、特色庆祝方法等,通过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结语

立德树人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根本思想。在初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立德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此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认知情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让学生在了解德育知识解的同时还能与德育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