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作者: 胡春燕

心肌梗死与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心血管老化有关。青少年也会出现心肌梗死,因此青少年应积极了解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对于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青少年心肌梗死发病前的征兆

青少年心肌梗死在发病前并非毫无征兆,只是这些信号常常被繁忙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所掩盖。其中,疲劳乏力是青少年心肌梗死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许多青少年都将其简单归咎于学习任务重或熬夜所致;持续且难以缓解的疲倦感,很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早期警报;而日常活动耐力下降,如以往轻松爬几层楼梯,如今却气喘吁吁、力不从心,也是心脏功能受影响的表现。还有些青少年偶尔会出现心慌、心悸,表现为心脏突然跳动异常或短暂的心跳加速,若频繁发作,可能是心脏功能失常所致。

青少年心肌梗死的胸痛特征

青少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0

胸痛作为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在青少年身上也有着独特之处。与中老年人相对缓和、闷痛为主的表现不同,青少年胸痛往往更为剧烈、尖锐,犹如针刺或刀割,疼痛部位大多集中在胸骨后,可向肩部、颈部甚至手臂放射,有时还伴有背部的酸胀不适。而且这种胸痛的发作常常都毫无预兆,可能在运动过程中、情绪激动时瞬间袭来。持续时间可达半小时以上,不会因休息而缓解,与普通的肌肉拉伤、胸膜炎引发的胸痛截然不同。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警惕并考虑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青少年心肌梗死的非典型症状

除了胸痛,青少年心肌梗死还常伴有一系列非典型症状,易误导患者和家属。非典型症状中,胃肠道症状较为常见,如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容易被误诊为肠胃问题,若自行服用胃药,可能会延误心肌梗死的救治时机。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头晕、黑矇,主要是心肌梗死发病后使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容易与熬夜、长时间低头看电子设备的头晕、黑矇相混淆。另外,不明原因的焦虑、冷汗淋漓,在排除精神紧张等因素后,也可能是心肌梗死的症状。

青少年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

青少年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长期熬夜,身体持续处于应激状态,会加重心肌负担。而过度劳累,无论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还是精神高度紧绷的脑力工作,会促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为心肌梗死埋下隐患。同时,吸烟酗酒也是重要诱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酒精则会干扰心肌代谢,削弱心脏功能。

了解青少年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早发现和早治疗心肌梗死。青少年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关注身体状况,预防心肌梗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