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故事化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作者: 赵一婷

历史教学中故事化教学法的实施策略0

故事化教学法的概念

故事化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将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事化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1.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

紧扣教学内容:历史故事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古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如“鸿门宴”“完璧归赵”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

符合学生特点:选择的历史故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师在讲解世界近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故事,如 “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具有教育意义:选择的历史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讲述历史故事的技巧

语言生动形象:教师在讲述历史故事时,要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故事的感染力。

情节跌宕起伏:讲述历史故事时,要让学生始终保持紧张和兴奋的状态,可以设置一些悬念、冲突和转折,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例如:在讲述“鸿门宴”时,可以这样设置悬念:“刘邦赴宴,能否安全脱身?项羽会不会杀了他?”

人物形象鲜明:讲述历史故事时,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参与故事

提问与讨论:在讲述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讲述“五四运动”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故事续写: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故事续写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总结与评价

总结历史知识:在讲述完历史故事后,要及时对故事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人物关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价学生表现:要对学生在故事化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要客观公正,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又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评价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历史故事、运用讲述技巧、引导学生参与故事和进行总结评价等环节,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故事化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