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学科育人路径

作者: 曾艳红

立德树人坚持德育为先,重点在于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育人的价值,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

立德树人,以语文情境育人

兴趣是学习知识、参与活动的基础积极情绪,属于内在驱动力的构成要素。因此,教师应注重兴趣的激活,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实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语文情境是激发兴趣的最佳方法之一,能重现课文场景,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思想的感知和理解,传承文章作者的优秀品质。

以课文《慈母情深》为例,运用多媒体设备设计语文情境,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导入新课,为课文学习打下基础。随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呈现文章精华,引领学生感知母爱,使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了解母亲对自己深沉的爱,践行“孝道”教育,以此实现立德树人,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以合作学习育人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实践中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力量的整合共同学习重难点知识,解决学习期间出现的问题,促进知识理解,实现道德培养。

以课文《少年闰土》为例,本文教学重难点为: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说一说少年闰土是怎样的人,正确解读相关语句,理解“我”的感受。对此,教师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难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然后带领学生总结文章,让学生能够“继承”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提高其道德修养。

立德树人,以实践活动育人

立足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实现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将理论转变为实践,推动德育的渗透,完善课堂结构,实施素质教育。

以课文《七律·长征》为例,创办实践活动,课后组织学生朗读竞赛,由学生自由选择朗读内容,可以选择本篇课文,也可以选择课外读物。朗读竞赛时,学生要保证自己已经充分理解朗读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结合自身情感完成朗读。实践活动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利于立德树人的实现,促进学生高效率的课文学习,彰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结语

立德树人具有系统化特征,需要各方支持和努力,统一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促进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对此,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语文学科育人应整合多样化资源,联合多方理念,构建社会化课堂,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引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融合德育与学科知识,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打造精品课堂,助力小学生的德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