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危害与预防

作者: 周大鹏

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迅速的阶段,认识药物滥用的危害性对青少年的健康非常重要。药物滥用不仅会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还会影响心理健康等。因此,提高青少年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识,可以预防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的常见类型

1.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主要作用是止痛、镇咳等。如果青少年不遵医生的指导,盲目地大量使用,会出现成瘾性,表现出烦躁不安、兴奋等症状,还会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导致咳嗽反射被抑制,影响肺部健康。长期使用,还会导致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阻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2.镇咳药和感冒药

有些感冒药含有咖啡因,如果青少年服用过量,会出现心动过速、失眠、焦虑等症状,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骨质疏松概率,打乱睡眠规律,对学业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部分感冒药和镇咳药中含有右美沙芬,若大量服用,会引起头晕、嗜睡、胃肠功能紊乱等副作用,长期滥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呼吸抑制等严重的情况。

3.镇静催眠类药物

青少年滥用镇静催眠类药物,会对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造成干扰,导致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身体协调能力下降,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发生或加重。有成瘾性的药物停药时还可能会产生戒断反应。

药物滥用对身体的危害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滥用药物会导致血压的波动性增大、心律不齐,长此以往,可引起心力衰竭,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2.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滥用药物可能会损害青少年肺部组织,降低肺功能,增加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风险。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滥用药物会引起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等症状,影响食物的吸收,甚至引发肠道溃疡、胃溃疡等疾病。

4.对大脑发育的影响

长时间滥用药物,会影响大脑功能,阻碍大脑的正常发育,使脑内神经递质失衡,影响信息传递,使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另外,也会引发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

5.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物滥用会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身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疾病。身体的康复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康复需要更长时间,还可引发其他并发症,使青少年体质变差。

药物滥用对心理的危害

1.情绪与性格变化

药物滥用使青少年抑郁情绪频繁出现,表现为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对周围事物缺乏热情,这是由于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和调节机制,破坏了大脑中情绪相关区域的稳定。同时,青少年会出现焦虑和烦躁不安,对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过度敏感,易激惹,导致性格变化,原本开朗友善的性格会变得孤僻、偏执,对外界充满敌意,影响人际关系,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危害与预防0

2.认知与价值观偏差

药物滥用使青少年大脑的认知功能受到抑制,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显著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导致学业成绩下滑。还可能影响价值观和道德观,出现违反道德伦理甚至法律法规的行为,如盗窃、欺骗等;对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的认知也变得模糊,失去对未来的积极规划,陷入迷茫和虚无的心理状态。

3.心理依赖与成瘾

青少年滥用药物会使身体和心理对药物产生依赖。在心理层面表现为强烈的渴望和冲动,每当药物效果消退,就会产生难以忍受的心理不适,驱使他们不断寻求药物来缓解。此类心理依赖会逐渐侵蚀自我控制能力,破坏大脑中的奖赏系统和决策机制,使青少年在面对药物诱惑时难以做出理性选择。在成瘾过程中,他们内心深处虽然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但由于成瘾机制的强大作用,会陷入痛苦的挣扎之中,一方面想要摆脱药物的控制,另一方面又难以抵抗成瘾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形成恶性循环,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且持久的损害。

药物滥用的预防措施

青少年药物滥用的危害与预防1

1.家庭教育

家长要和青少年建立亲密关系,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变化,了解他们在学校里的趣事、烦恼,让青少年愿意向家长倾诉心声。家长应提高自身对药物滥用的认识,及时向青少年传授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学校教育

学校应开展系统的药物滥用预防教育课程,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互动式教学,让青少年真正意识到药物滥用的危害。学校还要加强管理,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防止非法药物的流通。而且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多组织有趣又健康的活动,让青少年们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3.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的关注,政府、社区和医疗机构应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知。同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个人防范

青少年自身也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盲目地服用药物,遇到身体不适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社会活动等,减少接触药物的机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