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作者: 徐超芳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多维度核心素养的重任。群文阅读教学打破传统单篇阅读局限,以多元文本、多向议题、多样探究的形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核心素养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关联
1.语言建构与运用
群文阅读提供丰富语言素材,多篇同主题、同体裁文本汇聚,学生在对比、归纳中感受词汇语法运用差异。如学习“民俗风情”单元,群文纳入各地春节、端午习俗描写篇章,学生能积累不同地域特色词汇,学习传统节日描述句式,在口语、书面表达中灵活运用,夯实语言基础。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面对群文,学生需筛选、整合、比较信息,打破思维定势。如探讨“科幻文学魅力”议题,组合多篇科幻短文,学生思考未来科技发展,分析情节构思逻辑,从不同视角预测故事走向,锻炼逻辑、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多样文本蕴含多元审美风格,诗歌、散文、小说群文阅读,学生鉴赏语言美、意境美、人物形象美。读古诗词群文,体会李白豪放、杜甫沉郁、王维清新,在诵读、赏析中尝试创作小诗,将审美感悟化为实践。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群文可涵盖古今中外文化经典。初中语文教材中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群文,助学生溯源华夏文化,理解传统价值观;国外名著选段群文,拓宽国际文化视野,培养文化包容心态。
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精准遴选议题
依教材单元主题、语文要素,结合课程标准学段要求选议题。七年级侧重记叙文阅读,“人物成长足迹”可作议题,关联教材多篇成长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心理、性格变化。挖掘当下社会现象为议题,如“社交媒体对人际交往的影响”,选新闻评论、社交故事、学术观点等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2.合理组构文本
围绕议题选文体、风格、时代有别的文本。引入古代《爱莲说》、现代《白杨礼赞》及当代哲理散文,让学生探究不同作者借物抒情手法、寓意寄托差异,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依初中生认知水平,群文阅读文本难度宜呈梯度,开始可选字词易懂、篇幅较短文本,如童话寓言群文;随能力提升,可引入经典长篇选段。
3.课堂实施多元引导
课前发群文资料,设计预习单,让学生自主规划阅读节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如预习“边塞诗”群文,学生查阅诗人出征背景,标注豪迈、悲壮诗句,带着思考进课堂。课堂组织小组讨论,分工研读文本、汇总观点、制作汇报PPT。
4.科学评价反馈
关注阅读全程,评价预习投入、小组协作、课堂发言表现,设“阅读成长档案”,记录每次群文阅读进步轨迹,激励学生持续参与。同时,设计开放性试题,考查核心素养。如读完“人与自然”群文,让学生结合文本,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了解学生知识运用、思维深度、文化感悟,针对性反馈指导,提升群文阅读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