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书
作者: 刘玉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人生的修行,书读得多,路走得多,知识就多。但是二者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只读书,没有岁月的积淀与切身的体会,纵是满腹经纶也只能停留于纸上谈兵。反之,只有岁月的沉淀与切身的体会,没有书本知识理论也是不行的。
读书看起来简单,但认真研究却发现读书不是简单的事情。读书是有要求的,如要读高尚的书,要读有用的书,不能读坏书,否则就会走上邪路。
高尚的书很多,我们是否都读?都读没必要也不可能,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即使我们能够找到所有的书我们也读不完。人生漫漫,书海茫茫,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读书需要选择,选择与自己相关的书是较为合适的。
大文豪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我们要注意仔细读书,把书读懂、读通、读薄、读会。学而不厌,熟读精思,这就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保证,也是读书人的使命和追求。
有字的书需要我们去读,它们涵盖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做到与经典同行,把有字之书读好,才能掌握科学知识,在社会上安身立命,从而获得幸福人生。
除了有字之书外,我们还要读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中也饱含哲理。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除了熟读有字之书外,还要勇于参与社会实践。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检验书上学的东西。书籍是全世界的财富,是我们精神的营养。只有把书本知识和现实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灵活地应对世界的瞬息万变。
生活是本无字的书,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勇于实践,才能出真知。
对于无字之书的重要,我们很多志士仁人都有过很恰当的论述。“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代的一副自勉联,意思是要与有胆有识、重感情、讲义气的人共事成为朋友,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我们仅仅读有字之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之中检验真理。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读心灵之书。读心灵之书,人生就不会迷路。人生其实就像一个迷宫,一不小心就会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有些人之所以走火入魔,其原因大概就是没有读好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就是心灵的感悟,当然也包括对读书的感悟,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读心灵之书,讲究的是悟性。读懂心灵之书的人往往能得到真实的真正价值,淡泊名利,不为外界的功名利禄所诱惑,懂得舍得和放下,有人生的大智慧。
人生当以书为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