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一幅画竟成帮凶?莫让无知造成终身之憾
作者: 马百奇古有神笔马良点石成金智斗贪官污吏的故事,今有画师沈翊“三岁画老”助力破奇案使人称道。
时下热播的悬疑剧《猎罪图鉴》,在塑造紧张刺激的戏剧张力的同时,其所刻画的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同样令人咋舌。如沈翊应顾客要求画出警察肖像,警察因此被杀害,画师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医疗美容带来的美丽隐患该如何应对和防范?面对家暴等暴力威胁,正当防卫的边界在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猎罪图鉴》的世界,共同探寻其构建的法律世界。
Episode 1:画画=帮助故意杀人?
神秘女顾客拿着雷警官儿童时期的照片,请不知内幕的沈翊凭此模拟出他35岁时的肖像。最后,该女子凭此肖像画按图索骥找到雷警官并将其杀害。若要论沈翊是否是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需满足犯罪相关要素。
帮助犯,指共同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实行行为,而是向实行犯提供帮助,使其便于实施犯罪或促使其完成犯罪的人。根据共犯从属性原则,只有主犯构成犯罪,帮助人才会被认定为帮助犯。
首先,神秘女顾客是本案的主犯,是对警察死亡结果起支配作用的行为人,她的杀人行为已构成了刑法上的故意杀人罪,因此沈翊的画画帮助行为满足了故意杀人罪帮助犯的前提。但是,沈翊并没有主观上的故意杀人,且最关键的是他对女子的阴谋一无所知,因此警察的死亡结果不能归结于沈翊的画画帮助行为,沈翊亦不被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帮助犯的帮助行为包括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但精神帮助往往容易让人忽视。青春期的少年热血方刚,当与他人起冲突发生暴力行为时,有人会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姐妹情谊”,出现“打得好!”“就该这么教训他!”等言语帮助行为,同样有帮助犯的嫌疑。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青少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切莫因一时冲动背上犯罪的枷锁。
Episode 2:医疗美容隐患如何加以防范?
剧中整形医院老板梁毅对顾客进行整容手术时,使用未经临床试验的填充物,导致顾客毁容,身心备受摧残。整形医院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注射填充物的美容方式属于医疗美容,医疗美容行为属于诊疗行为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梁毅主观上明知填充物未经临床试验,可能存在风险,不应对顾客使用,却依然进行了注射,造成顾客毁容且难以修复的严重后果,其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应承担对顾客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梁毅的行为同时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第二段“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受害人除了侵权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外,还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青少年来说,遇到医疗美容隐患该如何防范?
1.看医美机构资质,整形机构的《经营许可证书》上的经营范围必须有“外科整形医疗服务”“美容服务”等相关内容。同时要求机构提供《卫生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相关许可。切记,一定不要到“黑作坊”进行医疗美容。
2.看医生是否拥有《医师资格证》《执业医师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证》等证件,并到相关官网上进行查验。
3.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美项目才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如“美白针”“溶脂针”等项目,均没有在我国得到正式审批。
4.注意合法的医美器械,包括持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
Episode 3:面对暴力如何正当防卫?
剧中周云意、陆婷面对家暴,二人选择联手反击杀死家暴人,但最后反而被判处故意杀人罪,让人唏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仅有一隙之隔。所谓“正当防卫”,其中包含了“正当”和“防卫”两重要求。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视为防卫过当?比如,侵害已经结束,被侵害人仍“气不过”去攻击施暴人;被侵害人不分对象的攻击包括未施暴人,造成无辜人的损害;防卫行为超过一定限度,造成施暴人重伤甚至死亡的结果。因此,进行正当防卫时应注意,不要让自己的合法权利转化为非法责任。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段还规定了“特殊正当防卫”:“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也体现了刑法对于暴力犯罪防卫限度的特殊规定。
影视艺术源于生活,青少年在欣赏影视作品时不要只“看热闹”,还要辩证地思考情节,汲取其中传递的正能量。也可从影视作品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引以为戒,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作者系辽宁大学法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 王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