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握拍及发球技术练习(1)
作者: 其濛羽毛球握拍技术
羽毛球的握拍分为正手握拍和反手握拍。但握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战中为了更好地控制球的落点,应视具体情况,因时、因地细微地调整握拍。不过,所有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掌握正、反手两种基本握拍技术基础之上的。
一、正手握拍技术
以下介绍(如未做具体说明)均以右手握拍者为例,左手持拍者则反之。
一切在身体右侧的正手正拍面击球及头顶后场击球都用正手握拍法。动作要领:
1.先用左手握住球拍的中杠,使拍框与地面垂直。
2.张开右手,使虎口对准拍柄斜棱上的第二条棱线(此时眼睛从左至右可同时看见4条棱线),然后用近似握手的方法握住拍柄,拇指和食指贴在拍柄两侧的宽面上,其余3指自然握住拍柄。
3.拍柄与掌心不要贴紧,应留有空隙。握拍的位置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以球拍柄端靠近手掌的小鱼际为宜。
4.握拍力度适宜,似握着一颗鸡蛋,重则恐破损,轻则恐滑落。
二、反手握拍技术
一切在身体左侧的反手反拍面击球都用反手握拍法。动作要领:
1.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将球拍柄稍向外旋,拇指贴在拍柄第一斜棱旁的宽面上,也可将大拇指放在第一、二棱线之间的小窄面上,食指稍向下靠。
2.击球时,靠食指以后的3指紧握拍柄,同时拇指前顶发力击球。
3.为便于发力,掌心与拍柄间要留有充分的空隙。
三、常见的握拍错误
1.虎口对在第一、三或第四条斜棱上或者拍柄宽面上。
2.如同握拳头一样将拍柄紧紧攥住。
3.食指按在拍柄宽面的上部,而仅用其余4指攥住球拍。
四、正、反手握拍法的实战技巧
正、反手两种握拍法是初学者应掌握的基本握拍法,而到了场上击球方法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握拍法随之作出相应调整。不论正手握拍法还是反手握拍法,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利于手腕、手指力量的发挥,有利于手腕灵活转动,有利于灵活调整拍面朝向,以便控制出球路线和球的落点。击球前,手部肌肉要适当放松,食指与中指间有一定的距离,手心不要靠在拍柄上,手心与虎口间应留有空隙。击完一次球后,就应恢复到正手握拍法,当下次决定用某种击球方法时,再重新转换成相应的握拍法。
羽毛球发球技术
发球是羽毛球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发球作为组织进攻的开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主动或被动,要么赢球得分要么丧失发球权。
就发球的姿势而言,有正手发球、反手发球之分,人们可视自己的习惯或战术的需要来选用。一般情况下,单打中多采用正手发球,而在双打、混合双打中常用反手发球。
就球飞行的角度和距离而言,可将其分为后场高远球、后场平高球、后场平射球和网前小球4种。
一、发球站位方法
单打的发球站位,是距前发球线约1米。选择场地中部位置发球,在单打中有利于迎击对方前、后、左、右任意距离和落点的来球。双打的发球站位则可选择稍前一点的位置。这样有利于下一拍抢网前球。
二、发球基本规则
1.在发球过程中,双脚均不能离开地面或移动。但发球时随重心前移右脚跟可随之自然提起,只要脚尖不动,就不属违例。
2.球与拍面接触的瞬间,球与拍面的接触点及整个球拍体均要低于腰部,拍框的最高点不能超过肘部。
3.发球时,只要引拍动作一开始,无论有什么原因,必须一口气完成整个动作。如果引拍动作中出现停顿,然后才向前做击球动作,则属于二次发球违例。
4.发球有效区域:场地中线将长方形的场地一分为二。中线右边为右发球区,左边则为左发球区。如选手在右发球区发球,必须将球发在对方场地的右发球区内才有效。单打右发球区的有效发球区域为:中线、中线右边的单打边线、后场端线和前发球线之间。左发球区域则相反。
双打右发球区的有效区域为:中线、中线右边的双打边线、双打后场发球线和前发球线之间。左区则相反。
三、正手发球技术
正手发球是在身体的右侧采用正拍面击球的一种发球方式,在实战中被广泛采用。正手发球可根据不同的战术需要发出不同的球,如后场高远球、后场平高球、后场平射球和网前小球等不同弧度的球。
1.正手发后场高远球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是用正手握拍法,以正拍面将球击得又高又远,球飞行到对方的端线上空后突然改变方向,垂直落至端线附近的一种发球。由于球处于对方端线,可有效地调动对方并削弱其进攻的威力。动作要领:
(1)准备时,两脚自然分开,左脚在前,脚尖对网,右脚在后,脚尖稍向右侧,重心放在右脚上;用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住羽毛球中部,自然抬举于胸前方:右手正手握拍自然屈肘举至身体的右后侧,呈发球前的准备姿势。
(2)击球时,持球手松开,使球自然下落;右手持拍臂自下而上沿半弧形做回环引拍动作,同时开始转体。当拍挥至身体右侧前下方击球点的瞬间,前臂迅速内旋带动手腕闪动,展腕发力,用正拍面将球击出,身体重心随转体动作逐渐由右脚移至左脚上。
(未完待续)
(编辑 吴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