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座位的女孩
作者: 邢晓媛 林凡瑞前不久,小凤的妈妈来到学校向我反映情况,说小凤不想与莲子做同桌了,觉得与莲子坐在一起总有些压迫感,还说老师压根就不该把她与莲子排在一起。
当初安排小凤和莲子做同桌,我是经过一番考虑的。小凤是个非常内向的女孩,平时的言行举止有点畏手畏脚,透着自卑的感觉,所以我有意把她排在活泼开朗的莲子边上,希望让莲子影响一下小凤,或许对小凤的成长会有所帮助。没想到,小凤却并不开心,还对我的安排有些怨言。
当我提到莲子与小凤性格互补,而且莲子是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在学习上帮助小凤时,小凤妈妈有点不高兴地说:“正因为莲子那么完美无缺,小凤才有压抑感的啊!”
我这才明白小凤为何有怨言—— 原来,她心中的莲子是个完美的人,而她心中的自己远不如莲子完美。所谓的压迫感,大概是因为自认与同桌相差过大而产生了强烈的落差感,在同桌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在安静的办公室和小凤谈话。小凤说自己确实觉得在莲子面前抬不起头,觉得她们不在一个层次。她现在理解了我为什么安排她和莲子成为同桌,但仍坚持换座。
看着眼前的小凤,我有些愧疚—— 我的好意竟加剧了她的自卑。我也理解她对我的怨言,绝不会批评她。
追根溯源
我试探性地问她:“老师感觉你好像有点自卑,你觉得呢?”
小凤并没有扭捏,反而是很坦然地告诉我:“我觉得是的,我是自卑的。”她的坦然让我发现她内心有改变的愿望,她想要纠正自卑,追求自信。同时也说明她是信任我的,对我的帮助并不排斥。
得益于这些原因,我们接下来的沟通非常顺畅,也让我窥见了小凤自卑的原因。
● 家庭环境
小凤有个弟弟。自从弟弟出生,爸爸妈妈就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小凤成了一个“被忽略的人”,当她想买一件新衣服或一个小礼物时,家长常常搪塞她,给弟弟买东西却很爽快。
长此以往,小凤已经习惯了在家庭里受委屈,习惯了“低弟弟一等”。
可后来她从莲子口中听说,原来莲子也有个弟弟,可莲子的爸妈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出生而忽视她,反而对她更好了,莲子这学期的文具、书包、衣服都是她爸妈新买的。小凤真的很羡慕。
● 学业困难
小凤感觉学习比较吃力,有些科目勉强跟得上,有些就是怎么都听不懂、跟不上。但她不愿意去问老师,怕老师嫌她笨,宁可自己绞尽脑汁地看书、做习题。她也不愿意问同学,尤其是莲子。
我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虽然莲子经常帮大家解答问题,可我观察到她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我怕我一直听不懂,会激起她的不满。”
● 他人评价
成绩落后本身就是一种痛苦,来自其他同学的负面评价更是让她深受打击。
自从和莲子成为同桌,小凤时常能听到其他人在背后议论、嘲笑甚至挖苦她,拿她和莲子做比较,说她总是考不及格、跟不上全班的进度、智商低等等。
她有时候也想反驳他们,可她又担心换来更多的嘲笑,最终就忍下了。
教育引导
为了让小凤从自卑中走出来,我做了四件事。
帮学生寻找自我优势
因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自卑,那么多表扬小凤,是不是就能让她获得自信呢?我认为这种做法大概率是无效的。
让小凤感到自卑的客观事实就摆在那里,比如她的成绩确实不理想,我努力地说服她:“你很好,你很棒。”其实是在强迫她凭空产生优越感。
自信源于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评价,而不是依靠外界评价来决定的,所以我要引导小凤去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她才能建立真正的自信。
小凤说她找不出自己的优势。
我说:“你不是没有优势,你只是没有发现。但是老师发现了。”
正好桌上摞着一沓作业本,我从中找到小凤的,打开它,对小凤说:“你看,老师每天批改你的作业,发现你写字非常漂亮,超越你的同龄人。”
小凤似乎不太相信我的话,于是我就在班会时间举行了一次硬笔书法比赛,以匿名方式提交作品,通过全班同学的打分评选出优胜者。结果不出所料,小凤的分数全班最高,我当场向同学们揭晓作品是小凤的,同学们纷纷为小凤鼓掌。
之后,小凤又问我:“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己身上更多的优势呢?”
我提供给她一个思路:“不要和别人做比较。你的优势不在于这件事有没有做得比别人好,而在于这件事在你做的所有事当中,是不是做得很好的那一件。”
根据这个思路,小凤发现自己有唱歌的天分,她在音乐课上表现很好,老师也给了她很多正向的反馈。唱歌是小凤在她所做的事情中相对擅长的,那就是她的一种优势。
后来学校组织了“歌唱比赛”,我推荐小凤去参加,我希望她能有更多机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发自内心认可自己“很好”,让这种认可内化为一种自信,而不是由别人来灌输给她。

帮学生改善自我劣势
小凤的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她知道要努力学习、多做题,可是却忽略了方法。帮助她提炼、归纳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学习困难的发生。
再有就是认知方面的改进。小凤有一种固定思维,认为自己现在成绩差,就永远都会成绩差,这种思维使她产生习得性无助,对自己完全失去自信。所以,我联系了学校的专职心理老师来帮助她做一些认知训练。认知得到改进,建立了成长型的思维,她才有勇气面对和克服学习困难。
小凤不愿意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是怕被嫌笨,这种畏惧固然有她自己认知和自尊心方面的原因,但作为老师的我们可能也有欠缺,我们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支持,所以学生不敢来求助,这是日后我们需要反思和改善的地方。

促进学生朋辈交往
在我和莲子单独聊起小凤想要换座位这件事时,她说:“她不太喜欢我吧?”
我问:“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莲子:“她不怎么爱搭理我。”
随后她提到,自己课间或者实践活动课都想拉着小凤一组,但小凤总是一副很勉强的样子,活动中总是想要躲开她,后来她就不再拉着小凤了。
得到莲子的反馈后,我建议小凤能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要总是很被动很畏缩,每天早上进入班级主动和莲子打个招呼,有小组活动时主动和莲子结伴,展现自己友善和开放的态度,两个人才能开始建立友谊。
如果要拒绝莲子,不要用“躲”来表达,而是要用语言表达,如“我暂时不能跟你一组,因为……”,表达感受可以使对方更加容易理解自己,避免产生误解。
同时,我也建议莲子能再主动一点,比如主动询问小凤学习上的疑惑并帮忙解答,如果小凤不能很快听明白,希望她能多些耐心,别太急躁,也别太小心眼。
后来她们确实都照做了。有一天,莲子兴致勃勃地与我说,她课间拉着小凤玩“跳房子”游戏,小凤深藏不露,玩得特别好,她就带着其他同学一块拜小凤为师,让小凤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她觉得小凤其实也不是个闷葫芦,也能活泼起来。她们现在已经是好朋友了,小凤也不提换座位的事了。对此我感到很高兴。
还有一个问题我比较挂心,就是小凤提到自己被其他同学嘲笑。有的学生常常用略带侮辱性的语言来戏耍别人,这是很容易对别人造成心理伤害的,对这样的同学,老师要进行批评指正,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和文明的语言对待他人。
同时小凤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即便有一天她变得特别优秀,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她有好评,所以要学会理性地面对他人的评价。人人都会犯错,都会被嘲笑,那些嘲笑并不能定义我们的价值,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价值。
与学生家长沟通
小凤的自卑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所以我又约小凤妈妈到学校来一趟。小凤妈妈对于小凤“低弟弟一等”的认知感到很震惊,她说:“我们没有故意亏待女儿啊!”
但是通过反思,小凤妈妈也发现了一些家庭中的问题。
小凤爸爸有点重男轻女,当初生下小凤的时候,一看是个女孩子就有点失望,这种思想很难不带入到生活当中。
现在儿子太小离不开人,他们精力又有限,只能先顾小的再顾大的,这让小凤觉得自己不被爸妈关注和喜欢了。
家里多一个孩子就等于多一笔养育支出,他们想尽量节约其他方面的开支,所以就把小凤想买新文具、新书包、新衣服的要求给搪塞过去了。
我对小凤妈妈表示理解,节约开支没有问题,但要注意维护一下小凤的自尊和自信。比如说如果不能购买小凤想要的东西,要跟她解释清楚原因,讨论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使用模糊的语言搪塞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被轻视。现阶段,虽然家长的经济能力无法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物质需求,但要在心理上给予同样的温暖。
小凤妈妈答应我会和小凤爸爸商量,先从改变自身的言行做起,把两个孩子放在同一个平台上,让他们都得到应有的自尊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