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家庭护理
作者: 秦胜娟 刘国磊记得网诊咨询中有家长留言:“我家宝宝便秘好多天了,每次拉粑粑都很用力,粑粑块大干硬,便干如球,就是拉不下来,孩子疼得哭天叫地,甚至肛肠划伤破裂导致出血。作为父母心疼着急没办法,试了好多办法都没有用,这可咋办呀?”
从留言和诸多病患的情况不难看出,小儿长期便秘给家长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困惑,也是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现实问题,牵涉家庭多,常遇多发,棘手难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小儿便秘及分型
小儿便秘是指宝宝排便不规律、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或便秘时间较长的一种常见的肠道问题。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表现的不同,小儿便秘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种类型。
功能性便秘:是指小儿排便受到精神因素、情绪或饮食习惯等非器质性因素影响而造成的便秘。这种类型的便秘通常伴随着大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等特点,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明显的生理损害,但长期存在会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
器质性便秘:是指小儿排便受到肠道解剖结构异常、疾病或其他器质性因素影响引起的便秘。常见的病因包括肛门直肠畸形、神经系统疾病、消化道梗阻等。这种类型的便秘需要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并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了解小儿便秘的概念和分型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和处理孩子的便秘问题,避免其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小儿功能性便秘。
小儿便秘的种种危害
小儿长期便秘危害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发育成长。
● 小儿长期便秘,粑粑长期存留体内,极易引起体内毒素过多,会导致内分泌紊乱、睡眠紊乱、皮肤粗糙,长期便秘易造成局部感染,引起脓肿,长痔疮。
● 便秘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大便变干变硬、排便愈发困难,排便易划伤肠黏膜或肛门,造成肛裂、出血,给小儿带来极大痛苦,损害身体健康。
● 便秘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痛,食欲下降,膳食失衡,营养不良,影响正常发育成长。
● 长期便秘甚至还会诱发心理问题,比如恐惧心理害怕大便,厌食心理不敢进食,害怕社交不敢出门等等,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
小儿便秘,家长该如何破解?
1饮食品种多样化
不吃垃圾食品,少吃煎炸食物,多吃高纤维素食物。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薯、豆类、蔬菜及水果中,谷物食品含膳食纤维最多,如高粱米、玉米;蔬菜类为菠菜、韭菜、胡萝卜、茄子、香菇等;水果类为火龙果、猕猴桃、木瓜、枣、梨、桃等;豆类为红小豆及黄豆等。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应注意饮食均衡,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杂粮和汤水等;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在两顿奶间喂水。
2充足的水分摄入
每天早上起床后,给小儿喝适量温开水,可起到软化肠道粪便的作用,平时要养成少量多次饮水的好习惯。
3适量运动
不论在家中还是室外,都要尽量安排小儿适度运动,天气不好时可安排室内运动,如通过跳绳、蹦床、跳跃、折返跑、球类运动、跳舞、练拳等增加腹部张力,以促进胃肠活动,减少或避免小儿便秘。
4小儿推拿按摩
可选用的穴位有:按揉天枢穴、中脘穴,下推七节骨等,每个穴位可进行10-15分钟左右,宝宝便秘家长还可以帮助做顺时针揉腹部的动作。
5物理辅助治疗
对于因害怕排便疼痛而拒绝自我排便的小儿,应首先解除嵌塞的粪便以减轻疼痛,可选用开塞露,但不建议长期使用。也可使用蜂蜜栓塞肛治疗,此法只需蜂蜜且制作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
6正确排便训练
可以根据孩子喜好,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便器,但应注意高度适宜。当宝贝在便器上训练时,应使双膝水平高于臀部,教会孩子学会排便用力,深呼吸屏气同时向下用力,反复训练。排便时间可选择清晨或早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此时胃—肠反射最活跃,也可选择在晚餐后,避免白天时间紧而精神紧张。
7心理教育及示范引导
大便恐惧心理及处理方法
大便恐惧心理是指小儿在排便过程中产生的恐惧、焦虑或厌恶的心理反应,常常会导致排便困难、便秘等问题。大多数小儿存在排便疼痛恐惧,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鼓励引导小儿,克服排便紧张心理,切勿责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需要注意,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适应程度,需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家长应该保持耐心和关爱,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孩子逐步克服大便恐惧心理。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
要解决便秘问题,首先要找出引起问题的不良习惯。比如,小儿注意力过度集中或兴奋时容易忘记排便需求,可以通过谈话告诉孩子憋大便对身体的影响和危害,并观看专家视频讲座加以说明。此外,平时要进行排便提醒,在孩子主动排便后及时夸奖,并通过提醒和鼓励进行积极强化,逐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适应新环境并保持正常排便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后,可能会因为环境陌生不习惯而憋大便。这时可以通过谈话聊天的方式,进行认知行为方面的示范讲练或问题纠正。同时,及时与幼儿园或学校老师主动沟通,了解反映情况,并配合鼓励孩子完成正常排便。这样可以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并保持正常的排便习惯。
总之,对于小儿便秘的预防,需多管齐下,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多食用粗纤维食物,适当增加高蛋白食物摄入量,并增加运动;尤其在长期便秘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合理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逐步培养孩子规律大便的好习惯,早日帮助家长“秘惑可解”,走出心理困惑,帮助孩子走好人生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