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

作者: 孙少鹏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各种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未成年人出现犯罪行为是其自身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外因要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是预防犯罪的关键。

在自身因素中,情绪不良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因素。司法实践中,殴打或故意伤害类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据较高的比例,而未成年人进行殴打或故意伤害的起因不同于一般成年人的犯罪动机,他们往往是看对方不爽或者言语上有一些差错,或自己的要求对方未能及时满足,就会大打出手,随意追逐、拦截、羞辱、谩骂和殴打他人。在遭遇到这样的情景成为受害人之后,有些未成年人不是选择正当途径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是再纠集其他人以实施犯罪行为的方式加以还击或讨回面子。也有一些长期饱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出现心理创伤,导致抑郁、焦虑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和精神问题,这些心理状态为他们采取犯罪行为作为应对机制起到了助推作用。另有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将这种应对行为视为解决冲突的可行方式,学习并模仿。

由于未成年人受身心发育的影响,他们对殴打或者伤害行为的后果往往认知不足,且情绪冲动,行为肆无忌惮,容易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不但给受害人身心造成伤害,还对犯罪人自身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在未成年人殴打和伤害行为中,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未成年人做好情绪管理十分必要。

下面介绍几种适合未成年人管理情绪的技术和方法。

不激化情绪,减少和避免人际冲突

受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影响,在学习和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和谐随时都可以发生,但这种不和谐是否演变为人际冲突,引发犯罪行为,往往取决于未成年当事人的情绪调控力。情绪调控力好的人在出现人际冲突时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及时调节和引导人际交往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情绪调控力差的人则刚好相反,控制不住情绪,导致人际冲突发生,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违法和犯罪行为。

我们经常说,良好情绪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不良情绪是人际交往的污染源。交往双方很容易受对方情绪的感染而产生与对方相应的情绪体验。在现实交往中,许多同学不善于把控自己的情绪,愤怒时雷霆万丈,出言不逊,致使周围人心灵受到伤害;情绪低落时,面无表情,冷若冰霜,让人望而却步。也有一些人总是不苟言笑,显得一本正经,让周围同学感到压抑,如此等等。这些往往都是情绪调控不到位导致的。

要想顺畅交往,必须学会调控自我情绪,同时,学会有效影响他人的情绪。在交往过程中,一定不能激化情绪,要避免情绪互相感染,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更不要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为对方情绪降温。自然的微笑可以打破僵局,轻松的微笑可以淡化矛盾,坦然的微笑可以消除误解。遇到矛盾,一定不能耿耿于怀,在管理好自己情绪的同时,希望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比如,你希望对方和你赔礼道歉,他就是不道歉,为缓解关系,你可以主动和他道歉。这样并不等于你就比他低,而恰恰说明你和他的格局不一样。宽容他人是自己心胸宽阔的表现。

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产生了不良情绪,最好不要压在心底。不累积负面情绪,在遇到负性事件时就不容易出现情绪爆裂,甚至引发犯罪行为。为此,遇到不顺心的事,可以和朋友说说,可以去打篮球、唱唱歌、跳跳舞,笑一笑、哭一哭等等,都可以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

学会控制冲动情绪的STOP技术

当一个人火冒三丈时,与对方平和交流,可能根本办不到,此时,就需要进行自我克制,待情绪平静后再去与之沟通。如何进行自我克制呢?

在平日的交往中双方出现对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尤其不应板起冷面孔,更不能训斥他人,当自己忍不住要出口时,舌头可以先在嘴里转几圈。有人说,“延迟6秒,启动大脑”,否则被训斥者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往往会失去理智,采取过激行为。给大家介绍一个克服冲动行为的 STOP技术。这个技术操作很简单,只有四个步骤,但效果很不一般,大家不妨在平日里使用。这四个步骤是:

停下。不要立即反应,要停下,僵住!保持对自己的控制,不要移动身体,停下要说的话,停下要做的动作,放下手中的物品,放下要做的事情,让身体安顿下来。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在自己即将要做出冲动的表现之前,给自己喊停。

平定(静下来、深呼吸)。停下来之后,休息一下,松开手,做几次深呼吸,不要让你的感受控制你的行为。停下来后,身体平静了,但各种情绪还在发展,想法还在翻腾,痛苦还在蔓延,不着急,允许它们存在,带着觉知去做几次深呼吸。

自我关注或察觉。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情绪、想法以及它们的进展,对这一切保持温和、开放、慈悲,不进行好坏评判,让这样的自己待一会儿。如果我们能感受自己所承受的痛苦,看到自己承受的压力,就试着温柔地对待自己。

保持正念,选择理性行为。留意自己的目标,有意识地行动。这时你可以问问自己,此时此刻,我能做些什么?如果我继续做下去,将给我带来什么后果?将给对方带来什么后果?这与我的初心是否一致?这样的应对是否有助于我以后的生活?如果不这样,我还可以做什么?

当你完成以上几个步骤后,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刚才冲动的情绪好多了,你会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采取更适合的行为反应。也有人说,在即将冲动时,只要做到“延迟6 秒,就会启动大脑”,理性就会战胜感性。

总之,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的底线就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是让未成年人自身控制好情绪,增加抵御犯罪的免疫力。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