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经常“走神”,怎么办?

作者: 方丽婷

学习时经常“走神”,怎么办?0

在日常教学中,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能发现学生的“走神”现象。学生在上课、看书、背诵或者考试过程中,前一秒还专心致志,下一秒就突然想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或者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吸引,等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走神了好久,再次努力集中精力于眼前的学习任务,但不一会儿又开始走神了。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学生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可学习效率却很低。

所以,如何应对“走神”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时为何会“走神”?

在想办法应对自己的走神之前,同学们先要了解,我们为什么会走神?心理研究和教育实践发现,造成走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注意力的维持时间短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注意力维持的时间长短有着明显的差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在20分钟左右,高年级学生可以达到30分钟。

一般来说,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但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有各自的发展差异,有些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发展较晚,仍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训练,才能达到当前学习阶段需要的能力程度。

● 自制力不足

每个学生的自制力水平不同,自控力较强的个体,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很好地抑制那些与学习无关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快速地感知自身的状态,从而及时地进行调整。

而自制力不足的学生,难以控制自己脑海中碎片化的想法,可能眨眼之间就自然地“开小差”了。

● 缺乏学习动机

动机是一种“想要”的感觉,比如说你想要一件东西,你就有动机要得到它。

研究表明,具有高学习动机的学生更能够专注于当前的任务,会有更好的学习表现,更倾向于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停留在机械学习的水平上。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学生会有意识地“追逐”学习。

相反,动机不足的学生则会经常被周围的干扰因素所吸引,而且是一种主动性的、主观性的走神,即使觉察到自己走神,也不会采取任何措施来尝试拉回注意力。

应对“走神”的四个建议

宽容接受已经出现的走神问题

在走神时反复拉扯,用苛责自我或严防死守的方式去挑战走神,往往成效甚微,因为人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资源,个体在学习任务上的时间投入越长,消耗的精力越多,走神程度也会增加,有些学生甚至会进入到昏昏欲睡的状态,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此时你需要的是适当休息和放松。

有的学生对于走神这件事的思想负担较重,总是过于苛责自己的走神,这无疑是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因此要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把走神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进一步说,就是要对自己的注意力发展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告诉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的维持时间是会逐渐增加的,但它可能并非像自己期望的一般长。

培养坚持的习惯

回忆一下,在什么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与当前学习任务无关的想法?在什么时候你会瞬间对学习这件事心生排斥?你的回答可能会是:“在我感觉学习任务太难,压力很大的时候。”

因为不想面对困难,所以想点别的、干点别的,走神有时候就是这么来的。这种情况要怎么改善呢?答案很简单,坚持。这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样,你需要让自己保持一种坚持的状态,比如在解答一道难题时,你感觉到了内心的排斥,但你要坚持思考5分钟之后再去想别的、干别的。不要小看这5分钟的坚持,5分钟虽短,但当你逐渐养成习惯,你会坚持得越来越久,走神的频率也会降低。

你也可以试着将让你感到困难和让你感到快乐的事结合在一起。比如先写完作业再去看电视节目,电视节目相当于一种奖励,预期奖励的存在会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它会让你更有动力去完成目标,并展现出更多自控力。

维持学习动机

自制力水平会受到学习动机的影响。学习动机是从个体内部产生的原始推力,表现为其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更强的自制力。

学习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情绪稳定性等多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经常会交织在一起。以笔者的一位学生C为例,C的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的第5到第8名之间,按理说应该不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但偏偏在一次考试之后,这个问题就出现了。C希望自己能冲进前三名,所以除了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自行安排了许多练习和测试,考前一段时间都在熬夜,没能休息好,考试的结果是发挥失常,名次下滑到了十名之外,C的心情一下子就跌进了谷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心气儿了,提不起劲儿学习了”。

那C的学习动机是怎么消失的呢?不适合他的学习策略和体力的透支,使成绩不升反降,而成绩的下滑又影响了他情绪上的稳定和自信心,从而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衡与自我效能感的下降。

其实,多数学生起初都是有学习动机的,而且动机都不弱,只是因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情绪稳定性等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出现了问题,才令学习动机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

想要维持学习动机,学生自己要学会对自身情绪进行把控,要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则要从旁加以指导,关注学生的情绪起伏和学习策略的制定,并帮助学生构建自我效能感,比如教导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找到正确的分析方法,准确评价失败并给予积极反馈;用语言的力量表达对学生的鼓励、支持与期待,给学生积极的肯定和欣赏等。

学会主动塑造环境

环境对于注意力的维持也是关键。有的学生在走神之后很难再拉回注意力,是因为手边碰巧有可以把玩的物品,一旦感到累了或者听不懂了,就抓过来摆弄,不知不觉一堂课就过去了。所以学生要有主动塑造学习环境的意识,比如课桌上不留任何与本节课无关的东西,仅仅留必备的和老师要求的学习工具,这就是通过对环境的塑造来帮助自己实现自控。

你也可以在时间上下功夫,比如你早上早起时感到精力充沛,并且早晨较为安静、舒适,会让你精神集中,那你可以选择每天早起一个小时用来学习。良好的时间管理,其实也是环境塑造的一部分,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相信你会拥有专注又高效的学习体验。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