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的心理护理该怎么做?

作者: 张梦

产褥期的心理护理该怎么做?0

产褥期就是俗称的坐月子,是产妇从分娩至全身除了乳腺之外的各器官接近恢复至产前状态或未孕状态的这一时期,一般为6周左右。

产褥期女性的心理有哪些特点?

产褥期女性的身体状况较为虚弱,宝宝降临会给其的生活状态带来较大影响。同时,其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急速下降,与情绪活动有关的儿茶酚胺分泌量相应减少,正处于不平衡的内分泌调节水平,常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很多研究显示孕妇在产褥期易出现持续且严重的情绪低落、多虑不安、烦躁、哭泣、兴趣缺乏等表现,这些都是较为典型的产后抑郁症状。

分娩结束之后产妇的精神压力解脱,但身体疲乏感很强。10个月的辛苦怀胎会给产妇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刻担心胎儿的健康,但当她们亲眼看到自己期待已久的胎儿时,会产生满满的幸福感。但这可能会造成她们忽视了身体上的一些不适症状,比如无法及时诉说自身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从而使得产后并发症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引发一系列的产后疾病。

部分产妇会参考传统习俗在月子期间忌讳各种食物,认为这些食物的摄入可能会对母乳造成影响,但在这种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之下,容易导致产妇出现食欲不振、微量元素缺乏等多种问题。除此之外,传统月子习俗给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包括“吃了睡、睡了吃”这种固定的月子休息方式,这会使产妇产生一定的懒惰情绪,长期的平躺会让其原本就松弛的子宫韧带无法得到良好的恢复,从而造成子宫后位,加重产后腰痛等问题。

如何有效呵护产褥期女性的心理健康

女性在产褥期的心理变化也是分阶段的,产后1~3天属于依赖期,产妇的很多需求都需要借由别人得到满足,此时对于他人的依赖心理较强,产后3天到半个月左右,随着产妇身体逐渐恢复,可以自己进行一些较为独立的行为,自己照顾自己,但此期间的产妇是极易罹患产后抑郁症的,尤其需要注意。产后两周至产后一个月左右,产妇已经基本适应了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能够独立地完成各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我们在对产后女性提供心理护理服务时,一定要明确其心理阶段,并针对阶段性的心理特点提供分阶段的调节方法。

正处于依赖期的女性急需丈夫和其家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时需要来自专业医护人员的悉心指导和料理。当产后女性从依赖期向独立期逐渐过渡时,可以接受来自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学习如何展开自我护理,如何正确喂养自己的孩子。等女性正式进入到产后独立期,就可以与其他家庭成员达成很好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合作、彼此支持,就能很好地帮助产后女性走出这段最为艰难的时光,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可能。

其实对于产褥期女性的心理调节来说,其自我调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女性自身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产后所表现出的各项心理特点,积极避免悲观情绪的过度产生,同时这一阶段不宜过度疲劳,要让自己拥有充足的睡眠。在闲暇放松时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来调节身心。家人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性别产生任何的抱怨和指责,要快乐地接受孩子的到来,并悉心地照顾产妇,感谢产妇的付出,努力倾听产妇的所有需求,并做好心理维护和疏导,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环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