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感是可以治愈的
作者: 杜颖昔日同窗小杨,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然而高考时竟考了一个很低的分数。一开始,小杨故意表现得云淡风轻,但没坚持几天就情绪崩溃了,总在家里哭,经常反复说一句话:完了,一切都完了,我的人生没有意义了。
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小杨选择复读,但自从进了复读班,他就感觉自己得了“考试恐惧症”,考试前会失眠,考试铃声一响就恐慌,因为高考失利的经历让他无法释怀。
第二年高考,小杨的成绩依旧不理想,得知分数后他的父母似乎比他还难以接受,语气里全是掩饰不住的失望。
这对小杨心理上的打击可谓雪上加霜。
之后,小杨去了外地上大学,切断了和高中同学、老师的联系。
多年后,他说自己虽然能够释怀了,但高考失利对他的影响是持久的,每当想到高考连续考砸了两次,感觉太羞耻了,羞耻到不想和任何熟人联系。
诚然,高考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的人生规划有着重要影响。面对高考失利,许多考生会和小杨一样,感到羞耻和挫败。即使高考过了若干年,过去的羞耻感仍然影响着他们。
高考失利,为何会产生羞耻感?
高考失利导致羞耻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社会压力、他人期望、自我期望。
由于高考成绩被广泛认为是衡量学生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指标,导致学生背负很大的思想包袱。一旦成绩不理想,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巨大怀疑,进而产生耻辱的感受。
考生还会感受到来自家人、老师、同学等人的期望,这些期望是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更害怕失败,更看重结果,担心不能达到他人预期。
自我期望在自我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考生可能对自己设置了非常高的期望和标准,认为自己应该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比如小杨。当自己没有达到这些期望时,会感到非常羞耻和对自身失望。
羞耻感太重,会导致哪些不良影响?
● 影响心理健康
高考中避免不了的就是看成绩、看排名,而成绩和排名是学生维系自尊的一个重要标准和支撑。“支撑内心的东西一下就崩塌了。”小杨这样形容自尊心严重受损的感觉,因为羞耻感太强烈,导致自尊心难以维系,他陷入了长期自我否定、挫败、迷茫的情绪黑洞中。
● 影响社会关系
高考失利的羞耻导致了小杨强烈的低自尊感,他担心成绩被同学、老师知道,不愿意别人看到自己的窘迫,人际接纳程度变低了。
对父母,因为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家庭内部的紧张氛围,上大学后,小杨和父母的关系变得疏远。
对同伴,小杨因为高考失利开始看低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总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在大学同伴关系中的积极体验感减少,变得抗拒社交。
当然,这里列出的只是两个较为普遍的影响,高考失利是一件很主观的事情,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其产生的影响并不能一概而论。
每一个高考失利的考生,可能都想知道一个问题:高考失利的影响到底会持续多久?这个问题我没办法回答你。如何治愈羞耻感,减少高考失利对自身的干扰,是年轻学子改变的方向。
治愈羞耻感三步法
治愈羞耻感,分三步:看见— 接纳— 改写。
1看见羞耻
羞耻感具有隐蔽的特性,很多时候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受到了羞耻感的影响。比如说,上课时老师喊你回答一个你不会的问题,你很难察觉在你举手时抑制你的力量是羞耻感。高考失利的羞耻感对于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比较隐蔽,而只有看见自己的羞耻感,才能作出改变。
高考成绩不太如意的考生,可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波动、重复性错误、某种成瘾行为,来觉察自己的羞耻感。
有没有某一刻,你突然感到无比愤怒?想想原因,原来是你身边的人在不停谈论高考。
以后的每一次考试都发挥不出正常水平,是不是内心深处就认为自己能力差,总是怀疑自己写的答案,又修又改?
高考后沉迷游戏和享乐,是不是你逃避羞耻的反应?
意识到上述的问题,你就看见了你的羞耻感。
2接纳羞耻
在羞耻感面前,人会本能地采取回避、否认、控制等防御方式。但实际上你越是想控制你的羞耻,你就越感到羞耻。
接纳,首先是接纳已经发生的经历。高考结果已摆在面前,否认没有意义。
其次,是接受你的羞耻感,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要接受自身的羞耻感,也要允许他人的羞耻感,比如父母。或许在你看来,父母的羞耻是对你的伤害,但你无权去否定他们的感受。站在制高点去指点他们,反而还会加强自身的羞耻。如果别人非要把他们的羞耻感强加于你,只要你在心里不认同,不作出反应就可以。
最后,是要理解自己。在羞耻感的影响下,你可能会做出不好的行为,说些不妥当的话。理解自己,就是原谅自己的行为,被羞耻感所困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不要再评判、指责自己了。
3改写羞耻
前两个步骤,你已经找到了你的羞耻感,并对它产生了质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改写。
改写羞耻的标准:有人认为某事是羞耻的,有人则不这样以为,因为这件事的成败并不在他羞耻的标准上。把高考从你的羞耻标准上拿下来,是在帮助自己成长。
改写不必要的羞耻感:拿小杨来说,他担心因为高考成绩在大学里受到歧视、排挤,在社交上一直感受到一定的压力。这种羞耻是不必要的。高考成绩多少,考了什么学校,都不应该是你感到羞耻的原因。把这不必要的羞耻改写为“虽然我的高考成绩不优越,但我完全有能力凭借自身的魅力结识良师益友,一同学习进步,治愈自己的羞耻感。”把那些惯性的、消极的信念统统替换,改写羞耻,进而改写人生。
高考失利所带来的羞耻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体验,但考生不应让羞耻感阻碍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一点毋庸置疑,内心深处的羞耻感,可以助力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