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抑郁障碍关键在于提高抗压能力
作者: 李江波今年7月著名歌星李玟因抑郁症猝然离开了她曾经挚爱过的世界,爆炸性消息瞬间震惊了所有人,看上去那么开朗、热爱生活、热爱事业、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让大家羡慕不已、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榜样的成功者,怎么可能抑郁?以大家不能接受的方式离世?
负性生活事件一定会导致抑郁吗?
人们不理解,抑郁症为何会这般痛苦?它向负方向发展为什么会那么令人猝不及防?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很多,除了许多还有待验证的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是人们关注最多的。传李玟一直为多年的腿疾困扰,患上了乳腺癌,她挚爱的人出轨,两个继女不省心,长期不孕等,大家觉得这些事件足以把她压垮。生活中的挫折、创伤、危机带来的压力太可怕了,太多的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它们的危害和怎样预防,可是很多压力事件是防不胜防的。
笔者注意到生活事件中遇到的压力,只是令一部分人会发生抑郁,而且越来越严重;部分人只是短期情绪低沉,很快就烟消云散,恢复正常的生活;而其余人即使遇到这些压力也没有出现太大的负面情绪反应,依然正常地生活着。
这是个有趣的现象,我们深入研究了这个课题,并把论文发表在去年10月《前沿心理学》杂志(Frontiers in Psychology)。研究发现,第一类人的结果与神经质性格、偏向于关注负性信息、心理弹性低有关;第二类人的结果与神经质倾向不明显、偏向于关注正性信息、心理弹性较高有关;第三类人的结果与神经质倾向低,关注正性、负性信息比较平衡,心理弹性相对较高有关。遇到压力事件时增加对正性信息的关注、提高心理弹性、陶冶神经质性格可能是预防抑郁的新思路。
预防抑郁新思路,增加对正性信息关注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正面、优点、长处,又有负面、缺点、短处,全面地看待事物有益于正确地判断事物。然而人们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角度往往差异很大,有偏向于看待事物的正面,也有偏向于看待事物的负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待事物都有其正确的一面。可是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就容易产生由它引发的不良感觉的敏感状态,引发抑郁情绪。
哪个人总想着坏事还能高兴起来呢?那些不好的事已发生,想不通、放不下就会留下心理阴影,无休止地影响情绪,无论是自己还是亲友劝自己:“想开点,放下这些就好了”,可是往往无效,遇事容易想到负面信息的倾向可能与过分追求完美的性格(神经质性格)有关,此性格者特别在意生活中的不完美一面(负面),越在意负面信息就会对其感觉越敏感,形成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性格又难以改变,岂不轻易陷入负性情绪的漩涡?
既然无法制止自己关注负面信息,为何不去更多关注此事件的正面信息呢?这肯定是个好办法,比如失恋就没有一点好处吗?此事件的正面意义在于自己又有机会恋爱了,下次恋爱可能找到更可心的恋人,那时一定会庆幸这次失恋。高考落榜时一定会情绪低落到低谷,此时若能去关注其正面信息,高考落榜等于提供明年高考的机会,总结失败经验,努力弥补不足,明年高考成绩可能提高几个档次,当这个目标实现时一定庆幸自己若没有去年的失败就没有今年的考进理想大学。
一般情况下对事件关注角度由负面改向正面,可能会使压力减小,情绪改善,斗志再燃。但是当危机、挫折、创伤太大,自己已无法承受,又无法释怀时,单纯这样做可能还不足以改变危局,就是说对负性事件的强大影响难以承受,注意偏向倾斜到这些负面信息,其力量远远大于对正性信息注意,甚至正性信息此时被淹没,那么情绪应声落下。这是我们不愿接受的结果,这种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做具有正面意义的事情,这样做可能对减少关注负性信息更有帮助。
人的好心情往往与有好结果有关,好结果往往是做出来的。有人遇到万分难解的感情纠葛,换一个爱人过得更好;有人没有生育能力抱养个孩子也很幸福;有人原本很贫穷,被人瞧不起,但是通过十倍的努力换来名誉、财富,生活随之变得美好;有的人身体总是疾病缠身,可是经过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不懈地锻炼身体,使身体更加强健。这些都是通过增加有正面意义的行动,有效地增加了正性信息关注而减少了关注负性信息的影响,这些也是应对缓解原有压力的事例。
性格往往是很难改变的,可是关注问题的角度由偏向关注负性信息转变为对正性、负性信息全面关注,有些事重点关注正性信息,就会减少单纯看事物负面导致的负性情绪,做事原则上去围绕正面意义的事行动,往往有益于陶冶性格,使我们不再那么对负性事件敏感。
当然有些人由于情绪低落已经比较严重,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负性情绪的困扰时,一定要到专科医院求治,
接受精神科医师指导,不排除服用抗抑郁药物,更有益于尽快摆脱困境。

提高抗压能力,可增强心理弹性
人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各方面的能力就可能不同,也许在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能力极强,却可能在抗压能力方面相对较弱,这种能力的不平衡有时可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不同的人对负性事件的承受能力(心理弹性)或抗压能力也差异很大,抗压能力强者往往心理弹性也强,遇到重大危机、挫折、创伤带来的压力也可以应对有余,不会明显影响心身健康,还能继续健康快乐地生活、工作,在这其中负性事件的阴影就会不自觉地消散。
而心理弹性较弱的人,可能在面对危机、挫折、创伤时就会感受到巨大压力,这种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也与抗压能力有关。抗压能力弱,往往心理弹性就差,不知怎样化解它们,应接不暇,容易陷入痛苦的漩涡,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用不工作、不上学、不见人等方法躲避面对,这样一来压力好像小了。可是心理弹性、抗压能力可能进一步变弱,对负性信息更加敏感。面对压力、危机、挫折、创伤,应对能力不会自动增强,生活中不可能不遇到这些负性事件,很多人心理弹性和抗压能力已经够强的了,否则早就被压垮了。但是还不够应对更强压力,终究有可能受其害,有人此时想离开一了百了也就不难理解了。
怎样才能提高抗压能力,不断增强心理弹性,在众多负性事件中应对有余呢?增加对同一件事的正性信息的关注,比如近来身体总是出毛病,就认为“自己是不是患绝症了,治不好了吧”,这种负性思维就会增加心理压力。
而此时关注重点转移到怎样才能使体质增强,尽快配合医师治好自己的病,于是围绕增强体质而行动(各种身体锻炼),那么身体状况就可能逐渐改善,心理压力自然降低。
如果恋人坚决提出分手,失恋可能一下子使之坠入深谷,因为爱越深,一旦失去爱可能也越痛,为此而殉情,也会有很多人理解,可是失恋者真的都希望如此吗?他们多数可能也非常希望寻找到一个可以从中解脱的出口,若此时能向正面寻找,想到与其说继续追求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如去寻找一个更爱自己的人,因此积极提高自己身体健康、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创造财富的能力等,其结果不仅可以消除失恋的痛苦,而且可能在今后的恋爱中庆幸命运眷顾自己。
生活中遇到负面事件,反复用此方法应对,就会在不断缓解压力的过程中,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心理弹性,有益于缓解负性情绪,预防自伤、自杀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