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是最好的疗愈
作者: 严凤平《菲比梦游奇境》讲述了小女孩菲比希望出演《爱丽丝漫游仙境》,被学校戏剧老师选入剧组,随后参加严谨的戏剧排练,重压之下她在脑海里出现幻觉,看到另一个奇异美妙的“仙境”,并在幻想世界中无法自拔的故事。
外在表现下的内心需求
学校规定“学生只能在应该提问时提问”,而当菲比问“什么时候该提问呢”,她因未得到明确解答而困惑。菲比因被“约束”,产生了紧张、焦虑的情绪。菲比在体育课上与同学发生不愉快,冲动之下朝同学吐口水,被要求带家长见老师。此刻,菲比比之前更紧张、焦虑。后来,轮值喂老鼠,老鼠死亡,同学集体责怪她,她再次朝同学吐口水,受到了学校的惩戒。之后,菲比总是担心犯错,被学校开除,也越发感到焦虑不安。
面对出演“爱丽丝”角色的渴望,菲比为自己制定了一套古怪的规则:反复洗手、跳跃时不能踩到砖块的缝隙、上台阶时一步跨三个。虽然这些行为规则与自己能否出演“爱丽丝”角色毫无关联,但是菲比仍然无法控制自己这么去做,甚至在重压之下,出现了幻觉。她幻想出另一个奇异美妙的“仙境”,并渐渐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不能自拔。菲比总是看见爱丽丝仙境里的一些人和自己说话,甚至开始逐渐无法与现实中的人保持持续性沟通,幻境里的人物已令她无法集中精神。
其实,通过菲比这些外在表现,不难看出她的内心需求。菲比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接纳,减少因为各种“约束”带来的不自在和焦虑。她曾试图停止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但是却不由她自主控制。当面对自己在意的事情时,不受自主控制就更严重。正因为她因“约束”而感到紧张、焦虑,所以试图在戏剧课和幻想世界里寻求“不一样”和“自由”。事实上,在戏剧课和幻想世界里,她的确感到自在。
自我接纳是疗愈的前提
菲比,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她不能控制的举动伤害到了自己,让父母、老师头痛不已。在人际交往中,她也备受打击,非常沮丧。在体育课上,菲比与同学玩捉迷藏时,与同学发生不愉快,冲动之下朝同学吐口水,以行为表达愤怒,虽然事后菲比极力解释,但却没有得到同学的谅解。幸好,菲比找到了她热爱的戏剧,她沉醉其中,感到快乐。
其间,她害怕被戏剧社踢出去,显得心事重重,旧病复发。不过,最终菲比能够向同学们开诚布公地解释自己永远无法治愈的疾病,让自己真正意识到“我就是那种人”,接着坦然生活下去。菲比已然完成了自我接纳,而自我接纳则正是疗愈的前提。
由此可见,当无法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个体会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负性情绪会逐渐累积,个体会感受到焦虑和压力。相反,当学会自我接纳时,个体会更加放松和自在,从而减轻焦虑和压力。也正因为如此,自我接纳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自尊心和人际关系,从而有助于自我疗愈。
人际接纳是疗愈的关键
无论有无心理疾病,个体均需要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换而言之,个体需要周边的人给予其相应的人际接纳。如此,在身心愉悦的同时便能够获得成长。
菲比的母亲是一位作家,在写作事业受挫的情况下,她还要养育“老是活在自己世界”的女儿。她试图理解女儿,一步步了解为什么女儿会重复说同样的话,跳一定数字的台阶,做着奇怪的事情。深夜里,母亲安慰着怀里无助哭泣的女儿,听女儿说:“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我只是希望你知道原因。”看着怀里的女儿,母亲深感自责与痛心。后来,父母带着菲比向同学们解释古怪的行为出于罕见的疾病。由此可见,父母给予了菲比无条件接纳,这是菲比疗愈的关键。
同样,戏剧老师也给予了菲比最好的接纳。戏剧老师认为菲比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并告诉母亲能够拥有这样的女儿很幸运。戏剧老师真正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做的。菲比正是从奇境的幻想里以及戏剧老师的鼓励中找到了希望。即便戏剧老师无奈被学校追责离开,她依然恋恋不舍对菲比说:继续,不要停下来!无疑,菲比遇见戏剧老师是幸运的。
与母亲、戏剧老师不同,校长没有做到接纳菲比。班级里饲养的小沙鼠死了,同学认为是菲比的错。“同学们用语言攻击我,我很害怕”,于是,菲比再次朝同学吐口水。学校责令菲比退出戏剧小组,这对一个热爱戏剧的儿童而言,无疑是一种重大的丧失。为此,戏剧老师不惜与校长争执,期望争取菲比演出。可见,校长与戏剧老师的表现有天壤之别:戏剧老师尊重孩子的想法,善于发现孩子的才华,能够接纳孩子的一切;而校长这类人固执,无法与孩子同理,没有接纳孩子。
接纳后成长是疗愈的目标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是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其中,“顺其自然”即是自我接纳,“为所当为”则是接纳后成长。在自我接纳之后,菲比抱持“为所当为”的观念,得到了成长。
菲比和母亲一样,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她从奇境的幻想里与戏剧老师的鼓励中看到了希望,眼看自己重要的一切被摧毁时,她突破了自己,发挥出独有的天赋,鼓励并领导着所有孩子自主彩排,完成出演戏剧前的所有准备。面对校长的质疑,菲比第一个站出来,她的坚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其他孩子,他们共同构思,最终排演出了令人惊叹的精彩戏剧,这是对他们投入极大热情的回馈。曾经被他人视为不正常的存在菲比脑海中的幻想,终于找到了适合的土壤,在舞台上绽放出绚丽的光芒,那是现实与奇幻的合二为一。
结尾之处菲比在舞台上扮演着“爱丽丝”,一只毛毛虫问她是谁,菲比说:“我也不知道答案,如果有一天你忽然变成蝴蝶时我想你会明白我的感受,这感受相当古怪。或许你的感受不同,但这就是我。”所以,不要害怕与众不同,是我们的不同回答了我们的人生。
总之,接纳是最好的疗愈。无论有无心理疾病,个体均需自我接纳,也需他人接纳。或许,一句轻柔的话语,一个温情的拥抱,就能够燃起个体面对生活的希望。如此,即便经历了病痛、挫折,依然清楚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一切,笑着对自己说:“我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