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囤货必要还是非必要?

作者: 公众号留言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囤货必要还是非必要?0

最近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似乎多多少少都有些焦虑和恐慌,也都在各种主动或者被动采购、囤货。乐观积极的人主张不要囤货,理由也很乐观,觉得疫情不会太久,物资一定会供应充足。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大部分人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汉,而是上有老下有小。有的人囤货是因为需要,有的人则是出于缺乏安全感。

囤货主要是满足心理需求,当遇到不可预测的事件时,心里难免会产生焦虑不安。你是否囤过货呢?还记得让你想要开始囤货的第一个念头是什么吗?你是否曾意识到自己是跟风囤货,还是根据实际情况所需合理囤货呢?疫情当下,囤货也要囤积极能量,防止过度囤积行为,不需要的东西拿来囤,既是一种浪费,又是一种伤害。那么,疫情之下应当如何理性囤货,怎么把握这个度呢?

适当囤货的超实用原则与建议

@发呆的大椿:首先听从政府的指挥。必须囤足够量的药(如果有慢性病),还有生活必需品(纸,牙膏,沐浴露等等)!这些东西即使没有疫情,也是必须囤的。然后就是速食和米面油(自热火锅、螺蛳粉、热干面等)作为备选,平时也可以吃的,而且平时也要囤。最后就是蔬菜水果,塞满冰箱就行,这一部分属于机动,因为容易坏,囤多了浪费!

@丁飞 || 心理陪护:家里必需品就会提前买一些。非必需品不仅不会买,即便是有的也会清理掉一些。感觉很爽!

@郑来福:疫情期间适当囤积一些货。现在疫情反复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里适当囤一点物资以备急用,也可以起到安抚心理的作用。

@我是这样做的:主食米面杂粮买的是真空包装,这样保质期会长一些。调味品和食用油要比平常多存一些。这是生活的必需品。鸡蛋、肉和平常一样,存多了吃不完就不新鲜、甚至会变质。蔬菜保质期长的多买些,比如大白菜、娃娃菜、卷心菜、土豆、南瓜、胡萝卜、白萝卜等等。叶菜要少存些,最多三天的食用量,因为这些菜很容易干瘪和腐烂。保存起来比较困难。水果我会适当买一些保存期长的,比如苹果、橙子、丑橘等等。奶制品买几箱常温纯牛奶,这种奶保存期长。另外买了一些健康零食,比如花生、核桃、瓜子等等,这些零食在封控期可以消磨时间,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因疫情带来的焦躁不安的心理。

@樱花雨:适当囤货是有必要的,可以将自家物品使用的速度与物品有效期结合起来考虑,购买合适数量的物品。

适当囤货的心理学意义

@李胖纸: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如果别人囤货自己不囤,感觉心里有点慌,别人也会视自己为异类。囤货还是要看有没有必需性,如果确实需要,经常使用,就可以囤一些。如果是为了囤货而囤货,囤的都是自己用不上的,那大可不必。比如可以囤一些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还要考虑能放多久,最好选保质期长一些的,可以冷藏冷冻的。多少囤一些可以缓解自己的慌乱心理就可以。

@黑色珍珠音调:过度囤积可能造成浪费,而囤货不足会引发焦虑和安全感缺失。对于乐观者,如果现实带来的失望最终超过了期待的情绪,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悲观也不一定是坏事,正因为把最坏的情况都想过了,所以更容易面对。“防御性悲观者”才是会带救生衣上船的人。学心理咨询的都知道,事情往往没有完美的选择,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多囤一些货能缓解内心的焦虑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茗心心理咨询*卿真仪:由于不在疫情区,没有太多这样的感受。记得2020年初的时候全国“大封”,刚好过年囤了不少物品,吃了蛮久的。感觉合理地囤点物品和食品是有必要的,本来疫情就容易激发人的焦虑,毕竟家中有粮心不慌!但人越处于焦虑中,越忍不住想抓住一些保障的物品,往往就容易超量了。合理评估自己的需求,按需所囤即可。

从囤货行为看清内心焦虑,收获自我成长

@深泽县力强数学心理:我想起了2019年疫情刚暴发时,疫情还主要在武汉,我所在的城市基本没有管控。听到消息的我早早就去了超市,虽说还没有出现抢购潮,但是我拿东西的时候手已经开始抖了,好像东西马上就没了似的。结果我们这里好几天都没有封控的动静,蔬菜都放坏了,最后只能扔了。

还没有风吹草动,自己怎么就开始抢了呢?其实我一直是那种谨小慎微,甚至有点小小焦虑的性格,事事往不好的方向想。也许这是我从原生家庭中“继承”的性格。小时候父亲打工要到十几里外的县城,只要到了下班点儿父亲没有回来,母亲就担心父亲是不是路上出事了,是不是干活的时候受伤了,并且不允许我说“死”“伤”等不吉利的话。后来我看了些心理书籍,知道这是一种不合理观念,但遇到大的变故还是会很焦虑。

我内心还有一点对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在疫情的情况下得到必要的资源。所以就抢了,囤了。事后我了解到前边的过度囤积其实是自己的焦虑,在后边的几次疫情风波中,我只是买些耐存储的萝卜、土豆,而且绝不会存太多。

菜是不囤了,我囤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无论是否有疫情,自己空闲的时候都读一读,疫情这两三年中,我们这里也偶有封控,读读书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觉知自己了。菜无论囤或者不囤,书一定是要囤的,尤其是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觉知自己,了解自己后,封或不封自己都能心安,都能平静地品味生活的甜和苦。

疫情让大部分人产生居安思危的想法,这也是“囤货”盛行的主要原因。适当囤货,似乎是后疫情时代的必然选择。理性囤货不代表恐慌也不是不信任,而是心里踏实和不添麻烦。囤货不等于瞎买,囤货要适度,更要结合自身条件进行,避免浪费或过度消费的情况出现。

疫情当下,囤货要囤积极心态和精神能量,囤货人囤的不仅仅是货物,更是对家人沉甸甸的爱。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