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正“青春”

作者: 周丽娜

传统文化正“青春”0
2025年5月17日,观众在河北博物院体验区互动

传承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需要一代代青年接力奔跑。

今天,成长于多元文化交织环境中的中国青年,生逢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时代。这一代青年思维活跃、创意无限,他们不仅自觉承担起传承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更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绽放出绚烂的智慧火花,产生了强烈的精神与情感共鸣,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注入源源不断的新能量。

他们将传统韵律融入流行节拍,擦亮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中华时间坐标,再造中式审美的场景空间,为创新创造新文化、新风尚增添活力。

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潮流化”转换,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传播手段,让古老记忆成为“国潮”。从汉服文化的兴起,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创新设计,再到古典文学艺术的现代演绎,青年们让优秀传统文化以更加年轻、时尚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赢得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

他们勤于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有“网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具有互联网特质与社交属性的现代生活,让国内外更多人能够便捷地接触和了解我们的文化精粹。

他们乐于奔赴青年友好型“网红城市”,从淄博、天水、荣昌等众多城市的烟火气中感受饮食文化的魅力,到洛阳汉服的华丽变身中体验历史文化的厚重。在这些城市精心打造的文旅消费场景,青年既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消费者和创造者,在与文化的互动中,构建起良好的文化传承、休闲消费和产业创新生态。

青年的活力与创意,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同时,在快节奏、强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文化发展也应更多地关注青年的精神需求,为他们提供精神归宿和新的创业就业机会。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年“双向奔赴”,需要多方力量扶助与托举。政府应在财税优惠、金融支持、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形成鼓励青年积极投身文化传承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培育良好社会生态。

当代中国青年肩负赓续中华文化血脉的时代使命,同时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拥抱科技进步,在探索和创造中不断追问“何为中国,何为自我”,书写着属于这一代青年的文化新篇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