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动态记录者”

作者: 马宇彤

最鲜活的民生视角与真实声音,恰是城市治理沙里淘金的珍贵原料与重要支点。

穿梭街头的外卖骑手,如今多了一重城市治理“移动观察员”的身份。从石家庄聘任10名外卖骑手担任市场监管领域监督员,到武汉邀请以党员骑手、先进模范网约配送员为代表的100名“外卖小哥”化身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聘请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动态记录者”作为城市治理参与者的举措正在多地开枝散叶,让城市治理有了“移动的眼睛”,也为基层治理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平台经济催生的新就业群体已成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活就业的外卖骑手,每天穿行在商圈食肆、社区巷道时,犹如行走的网格系统,在给市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城市治理中存在的亮点、盲点、痛点、堵点,用他们的独特视角助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这些“动态记录者”的优势在于“动态”。

城市治理的最大难点,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城市治理得如何,外卖骑手的体会比一般市民更直观、更敏锐。他们的目之所及、身之所感,皆是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的普遍关切。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很难天天长时间出现在街头巷尾,热心市民也无法时时拨打监督电话反映问题,而外卖骑手具有户外工作、走家串户的先天优势,能够看到更多没有滤镜的真实情景。他们的所思所想、感受的温度和接触的广度,能为决策者提供真实鲜活的参考,缩短从办公室到千家万户的距离。随时随地产生的动态记录和及时反馈,有助于决策者根据来自基层的真实信息,有针对性地完善细节、修正偏差和堵塞漏洞。

这些“动态记录者”的贡献在于“记录”。

知政失者在草野,城市治理成效的阅卷人永远是群众。社情需要有人去感受,民意需要有人去传递。例如,甘肃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将百名外卖骑手变成城市“治理主体”后,自去年以来,反馈各类隐患信息156件,协助消除社区安全隐患25起,成为覆盖街头巷尾的“移动探头”。这就充分说明,身为城市治理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外卖骑手记录的点点滴滴,都是“现在进行时”的直播,他们的电动车轮丈量着城市服务的边界,送餐箱里装着的不只是热乎餐食,更可能是某个街角的安全隐患、某家餐厅的卫生漏洞。

外卖骑手这个庞大的流动群体,穿梭在城市肌理中,以第一视角,在第一时间集纳起零散信息,聚沙成塔地协助相关部门求得社情民意的最大公约数,以同步反馈印证同理之心,以实时发现促进及时处理。

时代的进步,体现在科技、观念、运行模式、监管方式等各个方面。任何一项政策都难以保证尽善尽美,出现问题并不可怕,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耳目不灵与反应迟钝则是隐患。“动态记录者”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补齐了这块短板,只要引导、管理到位,他们的作用将可能产生几何级的裂变。城市治理是大课题,也是大难题。难在千头万绪,众口难调;难在海量信息,筛选困难。“动态记录者”每天源源不断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沙”,这些最鲜活的民生视角与真实声音,恰是城市治理沙里淘金的珍贵原料与重要支点。

城市治理没有休止符,而是要时刻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指引,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与魄力,更需要凝聚方方面面的合力打出组合拳。让外卖小哥成为“动态记录者”,体现了远见,也彰显了问政于民、还监督权于民的格局。

城市治理,科学决策是前提,过程监督是保障。精准发现问题,迅速修正问题,离不开一批责任心强的“动态记录者”,他们的积极参与,将让城市运行得更加顺畅,也将助力治理效能再提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