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志愿规划师”上线

作者: 张静

“AI志愿规划师”上线0
2025年考生使用某公司高考大模型辅助志愿填报

6月23日起,各地2025高考成绩开始陆续公布,本科志愿填报也随之启动,这是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关键决策节点。

据教育部消息,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335万。本科招生计划预计稳定在450万左右。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8省区新高考改革落地,考生人数占全国总数的29%,志愿填报规则发生显著变化。

有业内人士分析,志愿填报是典型的“搜索+决策+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场景,也是AI擅长的领域。2025年作为“人工智能+”元年,高考志愿填报成为“AI+教育”的典型应用场景。众多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借助AI和大数据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志愿填报服务。

当千万考生站在志愿抉择的十字路口,面对复杂录取规则与海量信息,AI填报工具能否为他们搭建穿越信息迷雾的智能方舟?

从技术应用视角来看,高考志愿填报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复杂决策场景。通过AI技术赋能,可帮助用户拆解规则逻辑、量化选项优劣并生成定制化方案,推动专业志愿咨询服务从“专家专属”向“大众化系统”转型。

破解高考志愿填报之困

“山东史地政,本科线上50分,想学汉语言文学考公,纠结选好学校还是保专业,自己对其他专业没兴趣,求建议。”每年高考后,考生都会提出各式各样的个性化问题。

2025年,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就业需求持续火热。然而,如“低空技术与工程”等新设专业,由于缺乏历年分数线、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等历史资料,给有意向选择此类新兴专业的考生和家长带来困惑。

面对高考志愿填报,不少考生和家长的感受是“信息更复杂、选择更难、情绪更焦虑”。一方面,全国29省区市实施新高考,规则差异大、填报方式多样;另一方面,专业热度变化快,一些考生在个人兴趣、家庭期望与现实之间难以抉择。

知名高考政策解读专家娄雷向《瞭望东方周刊》分析,从高校自主招生到如今的强基计划,高考正朝着多元化升学路径不断迈进。目前,国内存在“院校+专业组”和“专业+院校”两种平行志愿填报方式。选择“专业+院校”的考生,需填报96个甚至100多个志愿。如此庞大的志愿填报数量,赋予考生和家长更多选择权,但信息差却容易成为一道难题。此时,科技赋能教育或可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如今的高考志愿填报工具已不再局限于提供数据库查询,一线报考专家会指导考生如何规避填报志愿风险,怎样合理选择学校、城市和专业。如果AI工具可以做到细致甚至实现个性化定制,那或将成为科技赋能教育的例证之一。”娄雷表示。

随着“AI+教育”的深度融合,高考志愿填报领域已开始吸引企业入局。从互联网科技公司到传统教育机构,纷纷加码智能报考赛道,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志愿填报服务模式。时下提供这类服务的包括夸克高考志愿填报、百度高考AI助手、腾讯元宝高考志愿咨询服务、讯飞AI填报助手、豆包志愿填报功能和作业帮志愿填报功能等。

以其中的夸克为例,其专门针对“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垂直场景研发训练AI模型,夸克发布的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产品包含“高考深度搜索”“志愿报告”“智能选志愿”三大核心功能,为从复杂问题询问到志愿报告输出的全流程提供辅助决策。

从技术应用视角来看,高考志愿填报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复杂决策场景。通过AI技术赋能,可帮助用户拆解规则逻辑、量化选项优劣并生成定制化方案,推动专业志愿咨询服务从“专家专属”向“大众化系统”转型。

尽管AI志愿填报工具展现出强大的辅助能力,但志愿填报本质是融合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家庭因素的综合决策,而AI却缺乏人类的情感感知与价值判断能力,难以深入理解考生的长远发展诉求。因此,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和家长应将AI工具作为参考辅助,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多方咨询专业意见,谨慎做出志愿填报决策。

个性化志愿顾问

王磊是贵州省石阡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二模成绩为650分。他的目标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理想专业是数学或物理,但家人建议选择师范类院校。

“我家境中等,想凭借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优势拼搏一番。国家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我也渴望钻研数学和物理难题,勇攀科学高峰。但在志愿填报方面,我仍有不少困惑:不知从何入手,也不清楚各学校分数线;面对众多相似专业,更难以判断哪所学校更具优势。”王磊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除了向老师请教,我也会用互联网产品查各分数段的报考成功率,信息更全还能防退档。”

王磊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输入高考志愿大模型,AI工具给出的建议是可以尝试填报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的录取概率则相对较高。“我会参考这个概率,更倾向于录取概率高的学校。”王磊说。

一些高考志愿大模型可支撑“深度搜索”功能,当用户输入如“江苏物理组584分、性格内向、求稳定工作”等复杂查询时,该功能便被触发。为保证回答质量,模型会精细拆解考生需求,针对每类需求匹配定制化回答框架,确保回复兼具针对性与专业性。

要实现“深度搜索”,考生需要完善院校偏好、专业兴趣、升学规划等信息,建立个人档案,系统会通过“任务规划—执行—检查—反思”的链式推理流程,自动生成包含冲稳保策略、志愿表及院校专业推荐的完整报告。

例如,当考生倾向选择省内且要求985院校时,模型在执行任务后,若发现省内985院校数量有限,便会像志愿专家一样尝试推荐适合的外省985高校。

动态更新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地处云贵高原,位于武陵山脉中段,常住人口约40万。永顺一中高三年级主任刘德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往年填报志愿时,老师们需要深入研究报考资料,为考生和家长举办公开课,并挤出时间指导考生填好志愿。直到递交志愿最后一天,一些考生仍难以抉择。

刘德安向《瞭望东方周刊》讲述了近两年指导学生填报志愿的故事。

永顺县一个农村家庭的两姐妹,2023年姐姐高三毕业,选择了历史方向,高考成绩超过本科线10多分。在志愿递交的最后一天,姐姐仍未选定学校,家长和她带着焦急的心情找到刘德安。刘德安花费半天时间与姐姐共同商讨志愿学校的选择,依据她的个人信息和兴趣爱好填报专业,最后姐姐如愿被理想大学录取。

2024年,妹妹也参加了高考,同样选择历史方向,成绩超过本科线5分。在报考志愿时,妹妹使用了AI工具,列出了心仪的学校,刘德安帮助她进一步筛选,最后妹妹也顺利考入理想大学。

深度搜索工具能否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信息也至关重要。

刘德安感慨,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妹妹高考志愿填报过程比姐姐省力不少。信息获取不足、缺乏个性化辅导、无力承担高昂的咨询费用,正是一些考生报考志愿的痛点,AI填报志愿工具的使用则可助力。“科目是物化生,预估580分左右,能推荐些本科毕业后好就业的专业吗?”“报考航空航天相关专业的学费高吗?”这些以往多向报志愿专家咨询的问题,如今AI都能作答。

同时,深度搜索工具能否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信息也至关重要。2025年河南、四川、青海等8省区进入新高考改革序列,以山东省为代表的部分省份也进行了政策调整。而随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相关新兴专业也不断涌现,考生和家长急需了解其学习内容、主干课程等信息。​

面对这些新变化,AI高考深度搜索工具是否能敏锐感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使用AI工具搜索“哪些大学开设了‘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这个专业都学什么,未来就业前景如何,预估分数线是多少”等问题时,发现AI工具均能给出参考性较强的回答。即便新专业没有往年分数线作为参考,AI工具也会依据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线进行大致预估。比如,预估北京某高校“低空技术与工程”这个新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时,系统会考虑该专业融合了计算机、自动化、通信工程等学科,参考该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从而预测了新专业的分数线。

“好用的AI工具应具备动态调整功能,比如可以先生成志愿填报初始表,再根据考生家庭经济状况、未来学业规划和就业预期等进行优化,以最简洁的方式,提供专业、成体系的高考志愿报告。”娄雷说,“期待AI工具不只是高考报考时的查询助手,而是成为贯穿高中三年的学习伙伴——高一时辅助选科,高二时规划多元升学路径,高三时破解志愿填报难题。这样的学习小帮手,能真正为更多高中生和家长助力。”

另一方面,也需要警惕AI志愿填报所提供方案的准确性及数据风险。有媒体测评发现,AI志愿填报产品在不同维度仍然存在一些“硬伤”:位次定位失误、荐校偏差、数据陈旧、信息失实……对此,受访专家建议,应将AI工具视为“信息过滤器”,而非让AI来帮助做决策。可以由AI辅助筛选志愿的大致范围,然后由人工核实关键信息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并向目标院校的招生办或者在读生咨询真实情况等,综合所获取的全部信息,进行人工排序,从而自主做出决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