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余声
作者: 李静“如果是在当年,那现在咱们已经进入这个大型宫殿区了。”听到琉璃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王晶这样说,我低头看着脚下的黄土,一种模糊却又深刻的感受涌上心头。模糊在于,如今留在这里的,只有三千年前的土壤和石块,需要动用想象力,才能触摸到曾在此矗立的王权宫殿与辉煌城邦的余温,它们并非虚无缥缈的传说,而是真切存在过的实体。深刻则在于,这“三千年”的时间尺度,于地球生命的历史长卷中,不过是一瞬,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然而,恰恰是这“仅仅”三千年,却已足够让煊赫的王朝倾覆,让宏大的宫阙化为尘土,让曾经主宰这片土地的一切辉煌归于沉寂。
周人以蕞尔小邦崛起西土,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朝代——周王朝,其兴衰历程给后世留下了诸多谜题。站在西周封国北燕故都遗址上,除了真切地被沧海桑田巨变所震撼,也感慨于今天的考古学者“土里找土”的新发现,正在不断揭示那些早已失落的历史细节。
今年4月下旬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有两个都属西周考古。一年前,我们曾关注中国历史上政治与文化最剧烈的一次变革——商周之变,也写过那个被神话传说所笼罩的商王朝。
周原遗址是西周时期最大规模的都城,它的考古发现,被考古学家王巍定义为近百年来西周考古最重大的发现。而琉璃河遗址考古,则可以作为西周封国考古的一个典范,是西周分封制度最有力的见证。
通过这两个遗址的采访,也许我们可以稍微拨开历史的迷雾,看看周人是如何吸收其他文化,不断与各种政治势力结盟,迅速发展壮大,最终以“小邦周”战胜“大邑商”;最后又是怎样在内忧外患、权力固化和利益垄断中,使庞大的网络,一夕崩散。而西周分封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基石,曾深刻塑造了西周时期,并影响了后世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轨迹。
站在探方旁,看着考古队员用小刷子一点点清理三千年前的尘土,好像能听到来自遥远时代的低语。也许每一次发掘,都是对“我们从哪里来”的叩问,也是对“我们是谁”的又一次确认。
宫殿已消散于风中,礼乐余声犹在。
封面反馈

@紫陌:非常好的考古科普,让人明了商周时代的变迁,一瞥古人的侧影。
读者来信
《“透明”演员刘冠廷》
阳光普照中的他印象深刻,印象是超出主角的深刻:在无声中看到他,惊讶于他的题材选择,陆续在电视剧《火神的眼泪》《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中,看到角色的选择越来越广,最终在《老狐狸》中看到更加丰富的人物形象!(@n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