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接力守护“孤独星球”
作者: 刘亚今年5月底,我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见到亮亮时,他正安静地坐在教室角落,手里攥着一块积木,目光游离在窗外的天空。5岁的他,像一颗被遗忘在银河边缘的小行星,孤独地旋转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父亲李纹峰站在一旁,粗糙的双手不安地搓动着,眼神里交织着疲惫与希望。这个从贵州山区走出来的男人,为了给自闭症儿子治病,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借遍了亲戚朋友的钱,最终在温州这座陌生的城市里独自承担起了养育儿子的重担。
亮亮患有自闭症,在他的世界里,语言是模糊的,情绪是碎片化的。起初,他拒绝任何肢体接触,手里永远紧握着某样东西——积木、橡皮甚至是一张皱巴巴的纸。康复老师告诉我,这是自闭症儿童常见的“触觉依赖”,是他们面对陌生世界时唯一的安全感来源。这让我想起曾经采访过的一位自闭症儿童家长说过的话:“他们不是‘不正常’,只是不一样。就像有的人用耳朵听世界,而他们用眼睛、用触觉、用另一种频率感知一切。”
但一年多后,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训练下,亮亮学会了跟小朋友一起跳竹竿舞。当欢快的音乐响起,老师移动着竹竿,亮亮竟然能松开手中的积木,把双手放在竹竿上跟着节奏摆动身体。他的动作并不流畅,甚至有些笨拙,但那一刻,我们作为旁观者感到由衷的欣喜。
李纹峰是个不善言辞的男人,但谈起儿子时,他的话匣子就会突然打开。“以前我总觉得,我这辈子完了。”他苦笑着回忆,“带着一个‘不正常’的孩子,工作找不到,钱也挣不着,亲戚见了都躲着走。”最艰难的时候,他带着亮亮吃外卖,或者买最便宜的馒头,掰成两半,一半给儿子,一半留给自己。
但现在的他,不再把“穷”挂在嘴边。检察官帮他申请了司法救助,残联提供了康复补贴,社区提供了部分资助。更重要的是,他在学会做一个更好的父亲——龙湾区检察院办的这起案件,不仅仅是一次司法救助,更是一个社会支持的缩影。从民事支持起诉到司法救助,再到就业帮扶和心理疏导,乃至细节到校长教他做营养餐,社工教他如何与亮亮互动,每一步都在为这个“星星的孩子”铺就一条回归社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