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校“暗号服务”背后有条黑色产业链
作者: 涂思敏 化晶晶 吴允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诚方驾校考场内,一名刚通过科目三路考的考生盯着成绩单愣住了——纸上印着的是一个陌生人的名字。而就是这个看似偶然的“名字乌龙”,却撕开了当地驾照考试市场的一条黑色产业链,随车安全员用暗号操控考试,驾校技术人员模糊人脸识别机制,工作人员对未交“暗号费”的考生进行刻意刁难……随着调查的深入,一套成熟且隐蔽的驾考作弊体系浮出水面。
在考场的另有其人
2022年7月,驾照考生李晓在软件上预约了考试后,提前2天到诚方驾校内熟悉考场。考试当天,李晓在二楼大厅等候,看到大屏上显示轮到自己的时候,他便到一楼待考厅里等候着。进去前,每个考生都必须要刷脸,李晓在顺利通过人脸识别后便开始进入分配的车里考试。
科目三路考结束后,系统显示“合格”,一切似乎都很顺利。然而,打印出来的成绩单上却是另一个陌生人的名字。李晓疑惑地找到了随车安全员:“这上面的名字不是我的。”安全员神色立刻变得慌张起来,他赶紧联系了考场负责人王媛媛。几个人围在一起低声商议,试图直接将考试成绩作废。
而这一异常现象引起了在场监考官的注意。因为按照规定的程序,如果要将考生的成绩作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监考官随即对李晓展开询问:“你叫什么?”“身份证号是多少?”“你报的驾校是哪家?你认识这个人吗?”
经过一番调查后,监考官确认成绩单上的考生确实存在,且当天也正在考场进行考试。也就是说,要么这两人私下进行替考,要么是驾校通过了某种手段在背后进行操控。
更蹊跷的是,按照规定,科目三考试需要通过人脸识别来验证身份。李晓与另一名考生长相并不相似,那么他是怎么上了车,还通过了考试的呢?考场的技术人员被叫来检查设备,结果令人震惊:人脸识别的系统识别匹配率被人为调低,也就是说“即使不是本人,也有很大可能通过”。发现这一异常情况后,监考官立即上报开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考核大队。
一开始,交警支队考核大队民警只是怀疑两人私下勾结,试图替考,贿赂了安全员,并运用了某些手段,调整了人脸识别系统。可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的走向彻底失控——在查阅安全员的手机时,办案人员发现了很多驾考群,随机点开这些群信息后,映入眼帘的并不是在交流驾校考试信息,而是满屏的表情符号,这些符号在不同的驾校群里高频率重复出现,似乎在传递着什么信息。一位教练兼安全员的聊天记录里写着:“挠(加油)、弹(刹车或换挡)、连弹(停车)、啧啧(转向灯)、咳……”另一位教练则在群里发消息给学员,告诉他们“心态真的很重要,暗号本来声音就小,一激动就听不见了,还不敢使劲弹”。
也就是说,从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出,这不是一起简单的替考案件,很可能涉及大规模、大范围的考试作弊行为。当天,8名随车安全员(均为诚方驾校的教练)被带走调查,诚方驾校校长袁汪海和副校长王媛媛随后归案。
驾校内的加密暗语
诚方驾校是开封市内的老牌驾校,生源多,拿证快,通过率也高,因而稳坐本地驾校头把交椅,报考的人络绎不绝。
诚方驾校的不少学员成为该驾校作弊产业链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在缴纳约3000元的标准学费后,除了基础体检照相费、科目二和科目三的培训费及考试费外,还自动享有“暗号服务”。教练在日常培训中,便将特定肢体动作代表的含义作为“考试技巧”直接传授。比如,在这套暗语体系里:“挠座位”代表着加油门;“弹座位”是踩刹车的意思;“连续弹座位”则是警告在此处停车;“咳嗽”时是变道;“发出啧啧的声音”时则需要打转向灯;“手放在电脑上”是直线行驶的意思。到了科目三的考试环节,随车安全员几乎清一色都是诚方驾校的教练,彼此之间心照不宣。这套无缝衔接的流程使得诚方学员科目三的通过率畸高,成了驾校招揽生源最耀眼的“金字招牌”,形成了一套高通过率、吸引生源、巩固作弊便利条件的闭环。
诚方驾校的野心可不只对准本校学生,还有30%的其他驾校的考生也在他们的“射程”范围之内。诚方驾校的“高通过率”的名声在外,也就吸引了大量外校考生慕名而来。对于这些潜在的市场,诚方驾校开发了清晰的盈利模式,那就是给增值服务明码标价。考生或带队教练需额外支付200元至400元不等的“暗号培训费”。通常情况下,在开考的两三天前,外校的考生会被带入诚方驾校的场地内,由本校教练进行突击“特训”,核心内容是在急训考生驾驶技巧的同时,围绕那套肢体暗语系统进行培训。正式开考时,安全员会给已经额外交钱的考生释放暗号,由此来降低考生考试时的紧张感。
更为关键的是,这套作弊体系并非散兵游勇,而是高度组织化、利益捆绑化的运作。警方经过调查发现,这套作弊暗号最初只是由部分教练自发摸索,在实践中不断优化着隐蔽性和有限性,经过多次迭代。起初,诚方驾校的校长和副校长是在观看监控时发现了教练间的“小动作”。然而,他们没有惩罚这些教练,反而在明知道这些行为是组织考试作弊的情况下,还在全体大会中默许了这种行为。
当然,为了方便管理和利益分配,诚方驾校的管理层可能也对暗号进行了统一规范管理。同时,如何规避调查,防止作弊露馅也是诚方驾校管理层的重点考虑因素。比如,在2022年5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袁汪海就明确提醒“暗号要谨慎使用”,并曾在群聊中提到“动作要搞小一点”。 这也成为检察机关后续认定其组织化、规模化作弊的关键节点,也为后续精确计算违法所得提供了时间坐标。而警方在调查监控录像时发现,大多数安全员传递暗号的手法非常隐晦,且他们几乎从来不会在车里进行言语沟通,如果不是仔细地一帧一帧地看,很难发现这是一系列成熟的作弊暗号。
在诚方驾校,教练兼安全员的作弊收益被明确量化:每成功“培训”一名考生掌握暗号,即可获得30元提成;在考试中,随车安全员若通过暗号成功“辅助”该考生通过,则再获30元提成。这每人60元的额外收益,直接与教练员的工资挂钩。为了有更高的迷惑性,诚方驾校甚至为部分收费精心包装,将部分款项解释为“用车费”(考前使用考试车在考场兜两圈的费用),试图掩盖其作弊本质。
案件的另一关键,是诚方驾校对考试系统的技术干预。
按规定,科目三考试车的人脸识别匹配率需达到80%以上。但设备厂家检测发现,该校部分车辆的阈值被调低至30%,远低于行业标准。“这解释了为何名字和照片不符也能考试。”技术员称,调整权限本应仅限厂家,但驾校“可能有内部人员破解”。但根据办案检察官的调查,因难以找到替考人员和被替考人员,且没有犯罪嫌疑人能够明确供述出驾校有替考现象,关于替考的证据不足,因此无法认定有代替考试犯罪行为。
当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对诚方驾校的这套作弊系统买账。有的考生并不知道有花钱买暗号的门路,有的考生即便知道也不愿意作弊。比如考生李晓就是这种情况,他只是一名来考科目三的普通考生,没有作弊,也并不知道诚方驾校流传着所谓的暗号。当天,他只是碰巧上错了车,却通过了人脸识别系统,被当成另一名考生考完了全场,也正是因为这起考场乌龙揭开了诚方驾校的作弊秘密。
而诚方驾校最恶劣的行为是,对于那些不交额外培训费的考生,安全员会使用一些特殊手段不让考生通过考试。在考试前,安全员会接到“此人没交钱”的暗号,并在考试过程中故意对考生作出一些针对性的恶意干扰或者错误提示。在调查中,公安机关发现有一位学员曾向家长反映驾校故意“让他挂科”。因为他“倔着不愿意加钱”,所以在上车前曾看到旁边教练跟车上的教练比抹脖子的动作。“这已形成恶性循环。”参与此案办理的检察官助理华子鸣指出,“这种行为恶意侵害正常考生权益,严重败坏考试风气和社会诚信,助长了不正之风。”
推动驾校行业治理
2023年12月30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以涉嫌组织考试作弊罪对袁汪海、王媛媛等10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其中,袁汪海是诚方驾校校长,王媛媛是诚方驾校副校长,其余8名被告人均为诚方驾校科目三考试教练员兼考试安全员。
经调查,诚方驾校主营业务为培训并组织机动车驾驶员科目三考试。为提高通过率,扩大招生规模,袁汪海与王媛媛指使驾校教练使用“提示暗语”帮助学员在科目三考试中作弊。学员需要额外缴纳每人次200元的“暗语培训”费用,未缴纳学员则会被故意刁难以致难以通过考试。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诚方驾校共收取1万名学员的“暗语培训”费用,8名教练因帮助作弊能分别领取到5万元至7万元的“过关奖励”。
由于驾校暗语培训的过程很隐蔽,校长和副校长都坚称自己“无罪”且不知情,并把所有罪责推到教练员身上,认为是教练自发组织作弊。此外,由于涉案人数众多,犯罪起始时间节点模糊、犯罪金额不清,办案检察官郝元元说这个案子办理得并不轻松。在办案中,检察官通过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向公安机关提出了相关的补证建议:重新讯问各被告人以明确开始实施犯罪行为的标志性事件;调取驾校财务凭证以及银行流水,委托审计机构核算犯罪金额和各被告人的违法所得……最终明确了关键的作弊节点以及明确的犯罪所得金额。
2024年7月1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法院以组织考试作弊罪对10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至九个月不等。其中,校长袁汪海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副校长王媛媛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其余教练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至九个月不等。之后,袁汪海和王媛媛提出上诉。2024年9月11日,开封市中级法院裁定维持原判。
此外,办案检察官郝元元发现,该驾校向学员变相收费长达2年,监考人员与教练员高度混同,考场人脸识别系统失效。针对以上监管漏洞,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向开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考核大队发出检察意见,建议暂停涉案考场业务,并开展驾驶员考试秩序专项整治。开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考核大队在采纳检察建议后,在开封市范围内督导巡查社会化考场512次,约谈考场负责人57人次,下达整改通知书107份,暂停其他违规违纪考场考试19余次,并全面推进驾驶员考试领域系统性治理。
2025年4月18日,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联合开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考核大队,共同开展“驾校整改‘回头看’”活动。办案检察官一行在活动中了解到,开封市科目三考场的人脸识别机器已由厂家完成了统一维修及调整工作。目前,系统人脸识别率必须达到70%以上,确保只有考生本人才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审核。考生进入候考厅后,考试用车由电脑随机分配,且考场安排专人实时查看考试监控,以此确保考场秩序井然。同时,办案检察官还查看了抽选驾校的巡考巡查台账,确认每日设备检查工作均已落实到位,进一步保障驾校整改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考场的规范运行。
(文中涉案驾校和人员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