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妤颉:天赋只是起点

作者: 辛宗

陈妤颉:天赋只是起点0
中国短跑新一棒

短跑“小飞人”

60米跑出7秒26,100米跑出11秒29,200米跑出22秒97,不断刷新全国和亚洲女子U18纪录,“跳级”参加成人比赛,竟屡屡站到领奖台中间,成为中国女子短跑史上最年轻的“小飞人”……这是宁波少女陈妤颉在国内国际田径赛场上亮出的优异成绩。要知道,她只有16岁,还是个花季中学生。

回头看看这位小姑娘的成长轨迹,会更为吃惊:以200米为例,13岁她跑出24秒48,14岁23秒61,15岁23秒19,16岁一举冲破23秒大关。在中国短跑史上,这种稳中蹿升的跃进态势并不多见。在国内15-18岁年龄段的历史排名中,只有当年的“亚洲飞人”李雪梅18岁时跑出22秒93,比陈妤颉更快。

从技术层面,行家们对陈妤颉更是看好:速度耐力好、步频快,“后半程发力”的特点鲜明。2025年4月26日,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女子200米比赛中,她的后程100米只用了11秒27,在所有选手中排名第二。还有她那身体倾斜角度更为优化的独特弯道技术,配合4.8 步 / 秒的高步频,让她在弯道阶段频频领先对手。世界田联的一位分析师看后叹道:“她跑弯道像在画弧,身体倾斜21度,髋部转动47度,简直是艺术品!”英国《卫报》称陈妤颉“像是重写了女子200米的战术教科书”。

田径迷们对这位追风少女的赞誉和称谓更是五花八门:田坛的中国新星、中国短跑的新火种、小孩姐,小飞人……

才女入慧眼

这位2008 年底出生的宁波少女天生流淌着运动血液。其父母都是短跑好手。父亲 100 米跑出过 10 秒 80 的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母亲是浙江省体校培养的短跑健将,100 米 11 秒 94。从一年级第一次参加校运会起,陈妤颉就展现了超出同龄人的运动天赋。2015年,在校运会60米决赛中,她一骑绝尘,破了校纪录。

陈妤颉:天赋只是起点1
陈妤颉

不过,陈妤颉当初的运动爱好和父母的专项选择并不是田径。她练过跆拳道,打过网球,也取得过一些成绩,但因为身形娇小,怎么都突破不了自己的瓶颈。幸运的是此后她遇到多位识才又敬业的老师和教练,使她的田径天赋得以及早发现和施展。其中,小学田径队的潘才多老师值得说一说。

在校运会上看中陈妤颉后,潘老师立即邀请她加入校田径队。但陈妤颉的父母不想让孩子朝着田径方向努力,而希望走李娜的网球路线。潘老师不放弃,细心分析孩子的网球水平和田径发展:陈妤颉练了一两年网球,一直停留在宁波市第五六名的水平,而她的田径项目没入门,就是同年龄段的佼佼者,甚至比高几个年级的姐姐们跑得还快。由此,潘老师确信陈妤颉是一块田径运动员的好料。于是,他耐心做家长工作。此外,在他带领下,小学田径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孩子们的学习也得到重视,这一切打动了陈妤颉的父母。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们让孩子参与校田径队的训练中。就这样,陈妤颉开始田径起步。

陈妤颉特点明显:个子小、体脂低、频率快,但腿抬不高、步幅小、摆臂不规范。潘老师通过高抬腿、跑步幅等方法试图增加她的步长,成绩却没有提高。一次省级田径培训中,有位专家讲到,要发挥运动员的长处。于是,潘老师大胆尝试,不破坏陈妤颉原来的动作,从步频和基础体能入手来训练,项目定位从60米开始,还与其父母不断沟通交流,没想到孩子成绩突飞猛进。

陈妤颉:天赋只是起点2
亚锦赛女子200米决赛上,陈妤颉(中)率先冲线。

为了打好陈妤颉的田径基本功,潘老师创编了以垫子、实心球、栏架、杠铃片、绳PLAYING AREA 赛场亚锦赛女子200米决赛上,陈妤颉(中)率先冲线。梯等器材和训练各方面能力的内容,通过音乐剪辑制作出发展核心力量的一套训练法。陈妤颉有事不能训练时,他会布置一些家庭基础体能类内容供其训练。

2018年10月,陈妤颉第一次参加区级田径比赛,就以100米14秒46、60米9秒08的惊人成绩拿下双冠,家长也认识到女儿的田径天赋和潜能。2020年陈妤颉以小代大参加浙江省青少年田径比赛,以100米13秒47获得小组第一名,第二年以12秒81的成绩获得冠军。每次赛后,潘老师都会跟陈家父母聊起孩子的成长速度和专业发展,家长终于认可了孩子的发展方向,陈妤颉也正式踏上田径专业之路。

努力来赋能

“我就是想跑得更快一点!”今年世界田联钻石联赛厦门站女子200米比赛后,气都没喘匀,陈妤颉就对着镜头这样说。2025亚锦赛赢得200米冠军后,她表示:“今年希望能把少年纪录一次性破到底。”这些话听起来朴实无华,却是她内心愿望和训练动力的体现。

虽然天赋出众,但比天赋更出众的是这位少女的意志。无论训练和比赛,她从来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我不是天才,只是比别人多跑了几步。”连她的启蒙教练都这样评价弟子“这孩子把天赋当台阶,每天都在往上爬。”

田径运动本就艰苦而枯燥,每天150个深蹲、30组冲刺跑……诸如此类的大量重复性训练考验和磨砺着这个花季少女,连暑假都要投入到训练场上。为了改变上肢摆臂与下肢跑动的不十分协调,她每天要练习摆臂几百次。难得的是,这个爱看动漫的姑娘总能笑着面对一切:“就像打游戏,每关都要想办法突破。”教练还透露:“她训练时总说自己‘再练五分钟’,结果一练就是两小时。”

陈妤颉解释说:“其实可能就是比较喜欢找‘虐’,越觉得累,越觉得困难,我就越想征服它。我感觉我就像那种攀岩的人一样,用手指尖、脚趾尖抠着每一寸岩壁,一点点地向上爬。” 她最喜欢的歌词是:"我曾跨过山海,只为与你并肩。”

面对伤病,她更是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成熟和坚毅。2024 年利马世青赛上,陈妤颉右脚严重扭伤,医生建议静养3个月。但不到一个月,她就带伤参加了全国锦标赛,并在成年组100米比赛中跑出11秒41的成绩,夺得铜牌。

田径亚锦赛前的一次训练中,起跑器突然松动导致她摔倒,膝盖和手掌鲜血直流。教练组担心影响比赛,她却在简单处理伤口后说道:“这点伤算什么,我还要拿金牌呢!”最终她不仅按时参赛,还刷新了个人最好成绩。

身心齐发展

陈妤颉成长迅速,与其科学训练比赛、身心全面发展不无关系。

从开始练习田径起,陈妤颉就一直保持走读的节奏: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去体校训练。上了高中,她仍然保持这样的习惯。教练吴亚存也支持陈妤颉的这种选择。比起拼强度,他更在意陈妤颉的训练效率,平时每周检测其生理生化指标,确保她训练负荷不透支,保持零重大伤病。他认为,人在紧张和松弛相互交替过程中,才能得到成长。学习能够提高人的认知。学习多了,以后成长起来就是青出于蓝。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撑,没有底层的逻辑,可能很迷茫。

不仅如此,陈妤颉还接受了科学的体能、技术和心理等多方面训练。赛前,她常在休息室闭目养神,耳机里放着节奏感爆棚的音乐,脑子里一遍又一遍过着赛道节奏。比赛中,她努力屏蔽一切杂音。“ 我就在脑子里跟自己聊天,告诉自己‘ 踩稳,冲!’”世界田联的心理分析报告给她的专注力打了92分,甩开同年龄选手平均75分的水平一大截。

在亚锦赛女子200米决赛前20分钟,吴亚存收到陈妤颉的微信,说她头晕、胸闷。吴亚存知道,这显然是大赛压力导致的应激反应。但让他安心的是,经过短暂调整,陈妤颉很快就把这种情绪控制住了。十几分钟后,她像以往那样,面带笑容出现在赛场上。

陈妤颉:天赋只是起点3
训练之中

陈妤颉说:我相信我紧张,对手肯定也很紧张,我越是展现得从容不迫,对手就会更紧张。其实去年整个赛季的状态是非常内耗的,跑着跑着突然一下想通了,我一定要拿下第一,不想拿第二。可能在自己的极限上再上一点,就拿下了那枚金牌。

这种心态带来的效果在田径亚锦赛女子200米决赛上得到验证。最后阶段,亚运会和亚锦赛双料冠军、新加坡老将佩雷拉一直紧咬不放,越追越近,眼看齐平了。关键时刻,陈妤颉顶住压力,仅领先0.01秒,率先撞线,22秒97夺得冠军,比她个人最好成绩22秒99提升了0.02秒,同时再度刷新亚洲少年纪录。

一步一步来

人们普遍看好这位少女“小飞人”的未来。吴亚存说,陈妤颉远没达到自己的最好状态,还有提升空间。接下来的训练,得继续发挥她脚步频率快的优点,争取两年内把每一步的距离拉长到2.1米。要想在女子100米这个项目上具有国际大赛竞争力,必须跑到11秒以内才行,期待陈妤颉能早点做到。

面对人们的热望,陈妤颉的答复理智而机智:“当下,自己热爱田径是唯一确定的事情。比好每一场比赛,一步步通往下一届奥运会,比畅想5年、10年后的未来更有意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