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里(组诗)
作者: 杨河山一个明亮的月夜
我在河边散步,一对比我还老的
夫妇,也在散步,
男人牵女人的胳膊,旁边跟着他们的导盲犬。
河水波光荡漾,男人戴着墨镜,
他看不见月亮,女人就描述她所看见的。
那只狗脱离了缰绳,蹦蹦跳跳,
离开然后回来,一次次。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对于永远处于
黑暗之中的人,月夜意味着什么,
明亮的月色,可以通过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
云冈第十二窟
石头跳舞;石头敲击着鼓点;
石头在石头的音乐中歌唱;
石头拨动石头的琴弦;
石头演奏石头;众神歌唱,石头的佛,
端坐被时间摧残的洞窟里;
石头在石头中相互遗忘,然后永生。
石头——当我瞻仰云冈第十二窟,
好像步入北魏国家大剧院,
石头做梦,我的梦与石头的梦交织在一起。
中学语文课本
他这样教给他的学生,每一个字
都认真读过,写过,
分析过,研究过,每一句话,力求准确。
几十年,每年一本,高高的一摞,
如同丰碑,每一本语文课本
都应视作时间的史册,
一本是一年的光阴,三百六十五天,
一本本语文书是一个个教室,
一张张蓝色课桌,一双双清澈渴求的眼睛。
他的腿长年累月在讲台前站着,
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
一条条遒劲而弯曲的蛇,狰狞而愤怒。
他的背部弯曲成远方山峦的姿态,
不停伏案书写,才这般模样。
他从未收过他的学生一分钱,
却倾尽所有,教导他们,
领悟中文的神圣与奥秘,并能融会贯通,
他是我的楷模。哦,中学语文课本。
明月之夜
明月之夜,一匹黑马站在钢琴上,
但我认为这是真的。
钢琴演奏着音乐,看不见的手指弹奏,
我认为这仍然是真的。
我无法入睡,想象着1977年的白色雪原,
马在飞奔,鬃毛落满了雪
和月光。这非凡之夜,马在雪原上飞奔,
朝着一轮明月,旋起一团
白色风暴。诗是最高的理想,
我躺在床上,望着这幅画,窗外早已亮如白昼。
哈尔滨
拥有某种宏大的气势,这个城市,
如杰克·吉尔伯特,
他的匹兹堡,那座衰败的美国钢城。
夏天如此酷热,我整天读着
他的诗集,铁制街车从高地街的雪中跌跌撞撞驶来,
锈迹斑斑的工厂,庞然大物匍匐在河边。
我愿意如此描述我生活的城市,
它宽阔的江流,众多的跨江大桥,
由钢铁铸就。高大的国营工厂厂房,
生产汽轮机,轴承,
巨大容量的电机,仍然恢弘壮丽。
街道宽阔,冬天寒冷而漫长,
它的冰雕雪塑,规模与气势同样世界第一。
一切都宏伟,英雄一般*,
那种气度,如果你是诗人,
生活在这里,或许会写出豪放的诗篇。
*《巴黎评论》之杰克·吉尔伯特访谈。
早春哈尔滨松花江惊现大群鸬鹚
一群黑衣人站在白色雪地上,
望着灰蓝色的江水。
几个黑衣人飞了起来,
另外几个黑衣人飞了起来,
所有的黑衣人,飞了起来然后落在雪地上。
几个黑衣人跳进江水里,
更多的黑衣人,跳进江水里,
朝墨绿色大桥的方向,
白色的脸,绿眼睛,绿褐色金属光泽的蓑衣,
一道细长的闪电形伤疤。
巫师,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所有的黑衣人都是哈利·波特,骑上扫帚就能飞。
太多的黑衣人,飞,继续飞,
自由——我想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个。
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的电铃
火车进站了。还有三分钟火车出发,
嘀铃铃铃——请所有旅客
上车。欢迎你来到哈尔滨,
一路平安再见。
嘀铃铃铃,嘀铃铃铃,
这里是哈尔滨火车站,此刻是2024年。
哈尔滨火车站候车室,时间过去了
一百多年。白铁皮的电铃,
此刻仍然鸣响,好像我就在火车站
候车的旅客队伍中,疲惫,昏昏欲睡,期待着远方。
火车驶入,然后火车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