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口哨的父亲

作者: 龙志球

父亲骑着单车,从十四村买菜回到富城花园的时候,是吹着口哨进门的。

这是1999年冬天的一个下午,珠海天朗气清,夕阳的余晖把父亲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五十岁的父亲看上去依然年轻、灵活,把单车轮子蹬得呼呼作响。

正在洗白菜的大姐说:“老爸吹着口哨,看来他心情好着呢!”

二姐附和道:“那当然,儿子寒假大老远回来过年,他欢喜得很,要做东坡肉呢!”

父亲是什么时候学会吹口哨的呢?大家都说不清楚。我推测,大概率是在当兵的时候学会的。因为当兵前,父亲兄弟姐妹多,家里穷得经常揭不开锅;后来房子半夜起火,一家人烧得只剩几件破烂衣服,更是雪上加霜。作为长子的父亲,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经常愁容满面,哪有心情吹口哨?

十九岁那年,父亲光荣参军,当了铁道兵。那时,铁道兵蛮苦的,修路架桥打山洞,大多靠人力。但部队氛围好,军民一家亲,战士士气高,大家喊口号、唱军歌,战天斗地,激情燃烧。父亲在部队还努力学文化,笔记本上抄满各种常用词语、谜语、顺口溜、党建知识,以及一些革命歌曲。也许正是这些朗朗上口的歌词和旋律,让父亲深受感染,于是学会了吹口哨。

我想起小时候,偶尔听父亲吹口哨,吹得最多的就是《我是一个兵》,后来还有《十五的月亮》等。那时父亲连续七年到黑龙江淘金,每年只有冬天在家。他虽退伍多年,但随口而出的旋律,依然是熟悉的军歌。也许,他是在思念久别的战友,是在怀念青葱的岁月。

其实父亲吹口哨的声音不大,我吹的声音更小,简直不能算得上是口哨。几十年后的一天,在珠海读小学的儿子,放学回家突然缠着要我教他吹口哨。原来他在学校看到别的男孩吹口哨,很酷,也想学。可我不会呀!于是,晚上带他去富城花园找父亲。父亲很高兴,那段时间家里有很多烦心事,他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灯光下,父亲很耐心地比画着、示范着,教他的孙子吹口哨…

2022年,父亲收到了从老家寄来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我认真地给父亲戴上,并拍照留念。父亲很高兴,全家人都很高兴。

我追问他在部队的事情。他呵呵一笑道:“记不清楚了。”其实,我已找到父亲当年的两个笔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父亲自1968年3月7日入伍,从县城到连队,坐了五天五夜火车的经过。父亲在部队辗转湖北、四川多地,参加过宝成铁路的修建。他勤劳肯干、积极上进,1969年入团,1972年入党。连长关心个子较小的父亲,把他安排到炊事班。父亲干了一段时间,觉得男子汉要冲锋陷阵,强烈要求上工地修铁路。但是,他也练就了基本的厨艺。大姐常说,老爸切的萝卜丝,甩到墙上都不会掉下来。夸他切得非常细,刀工好!

2023年春节过后,在珠海谋生近三十年的父亲母亲回到了湖南隆回老家。但国庆后,父亲又出来了。原来是以前认识的工友打电话,请他去横琴做工。七十多岁的老父亲马上来了精神,又吹起熟悉的口哨,仿佛一个老兵应召归队。

是的,我希望父亲把口哨一直吹下去,响亮地吹下去……

吹口哨的父亲 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39.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莫负好时光
下一篇: 茶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