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见两如初

作者: 李天霞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起,我的阅读兴趣悄然有了改变,不再沉迷于长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而是对散文生出了一日三秋的感念。近日,放在手边的一本书就是《照见两如初:(散文〉四十年百人百篇》。

读冰心的《“大雪”这天下了大雪》时,正值元宵佳节的“月上柳梢头”。仿佛心有灵犀一般,在一连串的嘀嘀声中,一幅幅雪景在“我爱我家”精彩纷呈,我的故乡淮安与多情又浪漫的雪花相约在黄昏后。

大运河上雪花飞舞,似梦似幻;清晏园内银装素裹,古韵悠悠;钵池山旁玉树琼枝,如诗如画;洪泽湖畔,雪花飘飘,恍若隔世。纷纷扬扬的雪花让城市穿越了时间,漫天大雪让淮安的美穿越千年!

地处南北分界线的淮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花染上了几分南方的娇柔,少了些许北方的豪爽,越发矜持起来。在朔风冻雨的几番邀约中,雪花方才款款而来,常常是轻轻掠过,宛如惊鸿一现。

“我永远喜欢下雪的天!”冰心如是说。

下雪天也是孩子们的节日。记得儿时的大雪总是在夜里的睡梦中悄悄落下。第二天早晨家家户户开门时,门外已是白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千万万朵梨花似的雪片漫天飞舞!窗户玻璃上凝结了一层冰花,窗外一切都白了,白得耀眼!

屋顶上铺着厚厚的雪,一向桀骜不驯的瓦楞草顺从地藏在了雪的怀抱里。屋檐下挂着的长长短短的冻铃铛(冰挂,冰溜子)在晨阳的映射下闪着银光。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大或低矮的树木在大雪中傲然挺立,树叶、树枝、树干上披着厚厚的雪,远远望去,像一丛丛冰清玉洁的白珊瑚,又像一串串玲珑剔透的珍珠项链。我们兄妹几个欢快地穿上棉衣棉裤,跑出家门,和大院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逐、嬉闹、撒野、打雪仗、堆雪人,开心极了。

地上的积雪足有半尺深,软软的,一脚踩下去,扑嚇一声便陷在深深的积雪里,用力才能拔出脚来。扑味,扑味,各家门口平整光洁的雪地上留下一排深深的脚印。白茫茫的雪地上,歪歪斜斜的脚印排列着向远处延伸,宛如一幅水墨画。纷纷扬扬的雪花漫天飞舞,如洁白的羽毛一般轻轻飘落在我们的头上、肩上、脸上、手上,雪花在掌心和指尖上融化成一丝丝酥酥的凉意,顽皮的小伙伴抓起一把雪塞进同伴的衣领里,惹得同伴咯咯笑,一串又一串银铃般的笑声掉落在厚厚的雪地上。

下雪的日子里总是想起外婆讲的雪的故事。

“古时候,天上下的是像雪一样白的面粉。”这是外婆的开场白,外婆说,“那时候的人不用耕田种地,一个冬天下的面粉一年也吃不完,人们用面粉做馒头、大饼吃,吃不完就到处乱扔,糟蹋了好多面粉。浪费面粉的事情不知怎么就传到了天庭。有一天,玉皇大帝派神仙下凡暗访,神仙化装成乞儿,在向一户人家讨要面饼时,被这家女人拒绝了,女人还当着神仙的面,把大饼垫在小孩儿屁股下当尿布!神仙返回天庭如实禀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非常生气,从此再也不下面粉了。”外婆叹了口气,接着又说,“后来,玉皇大帝担心百姓挨饿,下了好多种子到地上,其中就有麦种,人们自己种麦,再磨成面粉。寒冷的冬天怕冻坏麦子,又下了大雪给麦子当棉被。麦子丰收了,人们就不挨饿了。”后来学到成语“授人以渔”,想起外婆讲的这个故事,不禁莞尔。孩童时,听外婆讲雪的故事,小小的脑袋里除了好奇还有问号,一粒善良的种子在心里发了芽。后来,我又在书本里读过许多雪的故事。

东晋名士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因其在一次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所作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被誉为咏雪的绝唱,柳絮成了雪花的雅称,“谢女咏雪”也因此脍炙人口。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孙康映雪、六月飞雪等。

雪是冬日的精灵,携着与生俱来的诗意,飘洒到人间,引多少文人墨客踏雪寻诗。“对雪饶幽思,清吟酒半醺。”在这轻寒的初春感受雪花的浪漫,围炉煮茶,落雪成诗,是何等的惬意,真叫人心生欢喜!

照见两如初。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76.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迎新年
下一篇: 站得高, 望得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