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绽放成花海

作者: 吴传香

12月的天气像女儿一样越来越调皮,忽冷忽热、阴晴难测。明天或许不会像预报的那样冷吧?我轻轻地给小女儿掖了掖绒被,想起单位的任务,却不知从何着手。

2014年丰收时节,我背负一家人的期望,挥洒着汗水,有幸加入了教师大军,开始了漫漫征途。偏远的山区农家小户,争取到一份教师的工作,在父老乡亲的眼中,我读出的是荣耀、尊贵、鼓励却也深知生活不易,在政策福利之下,有更多的工作要做。却不知,下一步走向何方。

幸运的是,上级早就安排得当。当年开学的学校教职工大会,教育局驻点领导、中心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对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关于教学,学校安排有骨干教师手把手教导,乡镇内安排有推门听课,县域有跟岗学习,时而还有去县市学习的机会,寒暑假还有国培计划。职工前进的路上,上级都安排了导向标!

记得当年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三的上午,我一进教室,准备开始情景导入授课流程,却发现教室后面多了好几个人,好像还有领导我顿时有点儿慌张,怎么回事?有什么任务吗?

“吴老师,这节抽中你的课堂听课了,请你正常开展。”这时,校长刚好走进教室,说罢微笑着点点头。学校的推门听课制度,早就研究过了;我也参加过几次其他老师的课堂。稍微平复了一下紧张,我便结合备课情况,调动学生,控制课程节奏,有序组织起课堂教学。感觉这堂课效果应该还不错吧。

下午,领导们对我的授课集体评价,感觉挺全面、细致、中肯。记得当时,教研主任专门指出:“引用的一个资料,有几个版本,你用的版本不是最新的,最新的可能更合适一些,并且对材料的解析,可以增加一个角度,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展开联想”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从教过程中,始终坚持寻找最新案例,发散思维,启迪学生。因为我刚刚入门的时候,我的师父是那样教我的一一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师父没说,但我知道他当时就这个意思。

现在,我带着新入职的同事,常常讲述当年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同事们热情高涨,踊跃提升。有读在职专升本的、在职研究生的,也有攻读第二学位的,还有考取健康管理师等专业职称等级的。听校长说,与前几年相比,本校职工的学历层次、职称比例都有了显著提升,同时学生的小升初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是啊,变化是很大,尤其是家访。

我家访过很多次,以前家访后,感觉好像跟家长熟悉了一些。直到去年秋的一次家访,我感觉不一样了。

开学的第一天,张小敏(化名)同学没有按时到校。开学前两天,我还联系过她的母亲,答复我会按时到校的。当时联系的家长比较多,也没有特别在意她的情况。再给她的母亲打电话,好几次都打不通。她家离学校还有近十里路,我决定去她家看看。

骑车过去,还比较顺利,基本上直接到了她们的村子,然后步行过河,过田埂,就到她家菜园了,再走就到院子了。我咳嗽几声,拾起菜园边的一根竹棍,戒备起来,因为她家有条很凶的黄狗。

然而,当我走到院子里时,却没发现那条黄狗。院子里静悄悄的,枝叶满地,大门紧锁着,门页上糊着黑灰,散发着怪味,门口还有些血迹样的垃圾。

不会出什么事儿吧?我担心起来,向附近的老乡打听张小敏同学家的情况。

“老张病了,得了食管癌。”邻居低沉的话,让我震惊半晌。

“去医院了吗?”

“一家子都去太和医院了。”

回校的路,特别漫长。我一路都想着活泼可爱的张小敏,想着她热情的母亲,想着她少语的父亲…张小敏以后怎么办呢?

第二天,我去了市太和医院,见到了他们一家人。我提着两提水果,懂事的张小敏接过去递给她的母亲。年幼的她眉目间失去了往日的灵动与朝气。我抚摸着她的小脸,轻轻地拍拍她的小手,安慰道:“好好回校读书,有老师呢!”

我请她的母亲到外面了解情况。得知张小敏的父亲已经做过手术,只待静养。随后,我递上了一个信封,里面是我上个月剩下的工资。

“我想想办法张小敏一定要继续上学!”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有空就跑村委、镇上,找县民政等部门,跟各级领导汇报情况。最终,合作医疗报销了近 90 % 的医疗费用,张小敏同学也返校,她学习更投入了,却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

我又和她聊了几次,她宽慰我不用担心,她要集中精力学习,改变命运。或许,家访真的改变了命运呢!

不知不觉间,世界风云变幻,新时代已跨入多年。岁月静好,却应了那句“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选择了培育花朵的人生,那么多做些培土、施肥的小事吧!或许多年后,青春就会绽放成花海。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wxji20251381.pd原版全文
上一篇: 秋之丰饶:五谷杂粮的赐予
下一篇: 蝶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