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华尔兹
作者: 李宗文摄影工作者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家乡的山川大地,记录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热爱。卢伊琳身体力行,扛起相机,记录了家乡在时代洪流中奔腾呼啸的时刻。
卢伊琳的作品不仅是事物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和故事的讲述。他用宁静的心、敏锐的触角,定格纷繁复杂的世界。任意拿出他的几幅平陆运河采风作品,就能咀嚼出无穷的韵味。《龙门大桥 》中,阳光像加了柔光罩,大桥的钢铁被镀了一层金边,连海面的波纹都像撒了亮粉。整幅作品就像用无人机在空中跳了一支优雅的华尔兹,每个细节都透着专业精神,但整体看起来又特别自然。原来航拍,有这些“藏在细节里的魔术”——构图规律像数学公式,光影变化像化妆术,无人机飞翔的高度和角度更是一门空间艺术。
作品《施工中的马道枢纽工程》则处处藏着精巧用心。整齐的工地布局,远处再垫上连绵的青山,如此完美的全景,经过多次的试飞,卢伊琳才抓到这个完美瞬间。一层层的土坡,远看就像被巨人用勺子挖过的冰激凌蛋糕。无人机从正上方拍,把挖掘机的作业路线拍得像蛋糕上的螺旋花纹。《马道工地灯火能明》则是妙用时间的佳作。此时的灯光和自然光配合默契——既看得清钢筋水泥的细节,又能让吊塔的探照灯像星星一样闪烁起来。天上蓝紫色的冷光和工地黄白色的暖光在画面里较劲,就像火锅配冰激凌——越冲突越带劲。这种对比把工地的热火朝天和夜晚的宁静全融合在一张图里,如同文学世界里说的“彰显无比的戏剧张力”。
在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的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工地,因为施工安全要求,非工作人员不便进入施工现场近距离拍摄。卢伊琳和摄友就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拍,把宏大壮观的施工场面收入镜头。为了得到更好画质的图片,他们还爬到半山腰,找好比较高的位置,选好角度,架好三脚架,用单反相机拍摄,从下午一直拍到晚上。当太阳西下、工地灯火通明的时候,他频频按下快门,定格马道枢纽建设工地靓丽壮观的画面。
卢伊琳用自己独有的视觉语言讲述了平陆运河动人的故事。
【作者简介】李宗文,南宁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西作家协会理事,广西写作学会理事,广西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江南》《文艺报》《广西文学》《红豆》等刊物。出版《杏林赤子》。
责任编辑 练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