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串

作者: 谢志强

郝静出生的那一刻正是夜深人静时,大名寄托了父母的期望:好静。父亲开五香豆铺子,前店后坊,自炒自售。可是,郝静好动,渐渐地,就有了个外号:阿动。人们忘了他的大名,家里人也顺口叫他阿动。

阿动,动得有方向,是戏文,他喜欢看戏。戏到哪里演,他就追到哪里看。到了该娶媳妇的年龄,他还是静不下来,挑上个货郞担子,担子里放着五香豆,紧随着戏班子,一边看戏,一边卖豆。

母亲去世得早,父亲替他发愁,据传,阿动看上了戏班子里的姑娘。

本地草台班子多唱越剧,唱越剧的都是清一色的女演员,男角也由女人演,女扮男装。可是,不知为什么,阿动迷上了京剧,唱京剧的都是男演员,跟越剧相反,有女角,也是男扮女装。

京剧戏班里的掌班说,京剧是花,阿动是蝶,蝶恋花,他还从未见过阿动这样的戏迷。

父亲病逝,阿动该子承父业,静下来了吧?阿动的担子里增加了炒锅,现炒现卖。看戏,当然要吃零食,况且还有小孩,阿动的生意特别好。他会来几句戏里的道白、唱腔,加上五香豆的香味,有声有味,吸引了很多食客。戏开场了,他会让食客自己付钱自己取豆,价格固定不变。

其实,台上的戏他不知看了多少遍了,闲了,他还会唱几句,甚至加上一些即兴的台词。

有一天,京剧戏班来到他家乡的古镇,郝家五香豆也回归故乡——他已经跟戏班子在外漂泊一个春秋了。

郝姓里的族长过七十大寿,请来了戏班,族长喜欢看《三国演义》《三国志》,点的戏也是“三国”。

不知怎的,扮演二花脸的演员患了病,上吐下泻,不能上台。

掌班一急,忽然想到了阿动,跟阿动商量,让他救个场,客串一下。

跟戏班走南闯北这么久,终于有了过把瘾的机会,不过,阿动掩饰住激动,说:“我还没正儿八经地登过台呢。”

掌班说:“这出戏,我演曹操,你演我手下的大将许禇。”阿动伸出三个手指头,说:“就两句,三个字吧?你喊我过来听令,我答,‘在’,你叫我率兵破敌,我应一声,‘得令’。”

掌班竖起食指、中指,说:“是嘛,要不我怎么想到让你来客串?两句台词,三个字,我出两块大洋,算是补偿你的生意,如何?”

阿动将装着五香豆的担子摆在台下,吆喝一声:“乡亲们,拜托了,自己取豆,自行付钱,听到了,传个话。”

开演了。掌班上台,摆弄了一会儿威风,就喊:“许将军听令。”阿动走到台前,应道:“在!”一招一式,颇有大将风度。掌班说:“命你带兵三千破敌。”阿动应:“得令。”

台下,朦胧的月光和灯光里,一片密集的脸,随即响起一阵掌声,同时,不知谁喊:“好,好,阿动演得好。”叫好声响成一片。

演曹操的掌班过后说了他当时的反应:“我演了数十年的戏,享受过无数次观众的喝彩,从没见过给许褚喝彩的,何况阿动是来临时客串的,竟抢了风头。”

掌班眼见阿动“得令”走向侧幕,脱口喊:“许将军转来。”

阿动看了多少次戏了,没看到过这个情节,他愣了一下,转身回台,一副恭候的样子。

掌班说:“许将军,你带兵前去,用何计破敌?”

阿动明白是乡亲们的喝彩给他惹来了麻烦。他灵机一动,顺水推舟,说:“丞相在上,军机大事,不可泄露,请附耳过来。”

掌班不得不伸过头,侧着脸。二人耳和嘴贴近。

阿动的嘴对着掌班的耳,说:“我仅赚了你两块大洋,你竟然如此为难我?”

掌班大笑,点头,说:“妙计!妙计!”

台下,族长鼓掌,其他观众跟着鼓掌。

幕后,掌班边卸装边说:“阿动,你入戏了。”

阿动说:“我不配那些掌声,这可是我的家乡呀,乡亲们没见过我演戏,在鼓励我呢。”

掌班说:“再迷下去,你可以改行了。”

阿动忽然想到五香豆。台下,竟然还有几个人等在担子旁边,看摊。他清点了一下铜板,竟然额外多出一些钱。

有人问:“阿动,你改行了?”

阿动摇头,说:“祖传的五香豆,到我这里不敢中断,看戏、卖豆两不误,戏里花样太多。”

上一篇: “153”的尺度
下一篇: 一只会认人的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