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补丁的龙袍
作者: 蒋骁飞道光帝于1820年继位,其时正是国家走下坡路的时候。国库就是晴雨表,尽管朝廷一如既往地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还是入不敷出。道光帝决定革新除弊,重振国家。他发现,当时王公贵族们的奢靡之风极其严重,紫禁城里的浪费更是惊人,山珍海味经常因为来不及食用就被扔在厨房里腐烂,绫罗绸缎成捆地堆在库房里发霉。
道光帝决定先在全国上下推行勤俭节约之风。他从自身做起,不仅吃得简单了,穿衣也是能省则省,衣服穿破了,就打上补丁继续穿。
大臣们一看,连皇上都穿起了打补丁的龙袍,自己可不能穿好的啊,于是也纷纷穿上了打补丁的衣服。有的大臣为了显示“忠诚度”,穿着打了几十个补丁的官服上班,令道光帝不禁怀疑自己多年未给对方发放俸禄。一时间,整个朝堂之上,每个人都穿得破破烂烂的。
然而,让道光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龙袍上的每一个补丁都价值不菲,平均一个竟然要花五两银子!当时,一户普通五口之家一年开销大概只要三两银子。换句话说,打补丁的费用已经大大超过了购置新衣服的费用。事实上,当时打个补丁只要三文钱(一两银子可以换约一千文),之所以要花五两银子,是因为一个补丁需经过验料、配色、裁剪、刺绣等多道工序,宫廷内务府的人层层虚报,中饱私囊。
最滑稽也最要命的是,为了执行最高指示或者表示忠心,大臣们纷纷向道光帝看齐,不管衣服有没有破,纷纷在膝盖处打上补丁。据记载,不少大臣为效仿圣意,刻意在新衣上缝制补丁。一时间,专营打补丁的店铺在京城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件有着“完美补丁”的官服比一件新官服要贵好几倍。道光帝的良好愿望最终陷入形式主义的桎梏,并造成更大的损失和更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