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腹泻

作者: 陈天 裴艳妮 张安冬

感染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

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

1.感染

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等病原体感染。细菌感染包括沙门氏菌,常见于不洁食物、生肉等;志贺氏菌引发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尤其是旅行者腹泻的常见原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污染食品传播。病毒感染包括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诺如病毒常引起集体爆发;腺病毒;星状病毒。寄生虫感染包括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主要通过水传播)。感染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食物污染,即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水源污染,即饮用被污染的水;接触传播,指的是与患者进行密切接触;以及粪口传播,这通常与不良的卫生习惯有关。

2.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包括缺乏特定消化酶,如乳糖不耐受患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消化道结构或功能异常胃肠动力不足,会造成碳水化合物的发酵异常,从而产生食物不耐受症状,另外,肠黏膜屏障结构不完整(例如肠漏症)的存在也会使身体对许多食物产生免疫反应。常见引发食物不耐受的食品包括乳制品(乳糖不耐受)、小麦制品(麸质不耐受)、牛肉或猪肉等红肉、高果糖水果、高FODMAPs食物(低聚糖、二糖、单糖和多元醇)。这种腹泻通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出现,一般持续数小时至2天,伴有腹胀、腹痛、嗳气等症状。

3.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会改变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比如广谱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会破坏有益的肠道菌群,这会导致有害细菌过度繁殖,进而引发腹泻。某些药物会直接刺激或损伤肠道黏膜,导致腹泻,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会影响胃肠道的保护性黏液层,导致炎症和溃疡,从而引起腹泻。化疗药物不仅会影响癌细胞,还会损害快速分裂的正常细胞,包括肠道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功能紊乱。一些药物会加速或减慢肠道的蠕动,导致消化过程异常,比如某些泻药通过增加肠道蠕动或促进水分进入肠道来帮助排便,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会导致腹泻。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会加快胃肠道的蠕动,导致食物通过速度过快,未能充分吸收水分,进而引发腹泻。某些药物会影响体内电解质,如钠、钾、镁等的平衡,进而影响肠道功能,利尿剂如呋塞米(Furosemide),会导致电解质失衡,尤其是钾的丢失,进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腹泻。有些人对某些药物成分会有过敏反应或不耐受,导致肠道不适和腹泻,例如,乳糖不耐受的患者如果服用含有乳糖的药物,可能会引发腹泻。

4.过敏反应

当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食物、药物或环境中的物质时,免疫系统会错误地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会导致体内释放大量的化学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和其他炎症因子。组胺是导致过敏症状的主要介质之一,它会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其他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和细胞因子等,也会引发肠道的炎症反应,导致肠道蠕动加快,水分吸收减少,从而引起腹泻。过敏原会直接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肠壁通透性增加,水分和电解质大量进入肠道腔内,造成稀便或水样便。此外,过敏反应还会影响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进一步加重腹泻症状。

发热、便血、脱水需及时就诊

那么,腹泻时该怎么办呢?

1.注意饮食卫生

如果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引起的轻微腹泻,在保证水源安全的情况下,可先禁食几个小时,让肠胃得到休息,之后逐渐恢复进食,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米粥、面条等,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同时要确保食材新鲜,处理食材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污染,烹饪食物要煮熟煮透。尽量减少在外就餐次数,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佳的小餐馆。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腹泻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如钠、钾、氯等),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对于轻度至中度脱水患者,可以饮用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后饮用,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果呕吐严重无法口服补液盐,则需要尽快就医,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液体。

3.合理用药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医生会根据病情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以免造成肠道菌群进一步失调。如果是因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腹泻,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同时,也可以服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来吸附肠道内的病菌和毒素,减轻肠道刺激,但也不宜过量使用。

4.就医检查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成人超过3天,儿童超过2天),伴有高热(体温超过38.5℃)、频繁呕吐、腹痛剧烈、血便、脓便等症状,或者腹泻发生在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中,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问诊、查体,并可能安排相关检查,如粪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腹部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腹泻的关键

要想预防腹泻,日常生活中应注意——

1.保持个人卫生

在用餐前后及接触公共设施后,务必彻底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清洗20秒,切勿以未洗净的手直接取食。外出时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备用。餐具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使用清洁的碗筷、杯子等餐具,不与他人共用同一套餐具。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和清洗毛巾、枕巾等贴身用品。擦屁股要从前向后擦,避免肛门细菌污染尿道口。照顾病人时要注意防护,勤洗手。尽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

2.确保饮食安全

食物处理方面,要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生熟食品分开处理,使用不同的刀具和案板;确保食物煮熟、煮透,尤其是肉类、海鲜等高风险食品;剩菜要及时冷藏,食用前要充分加热。还要注意饮用水安全,尽量饮用煮沸后的水或瓶装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注意饮品中的冰块是否使用干净水源制作。外出就餐时要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食用街边摊位的食物,注意餐具是否清洁消毒,尽量避免生食类菜品。

3.注意食品储存

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食物应在2小时内放入冰箱,剩菜剩饭要及时密封保存,散装食品使用干净容器盛装并密封,避免交叉污染。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冷藏饭菜最好在1~2天内吃完,冷冻食品解冻后不要再次冷冻,开封后的食物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暴露。定期检查冰箱温度,确保冷藏和冷冻食品处于适宜的温度下保存。同时,定期对冰箱进行清理,保持清洁卫生,不要过度堆积食物影响制冷效果。一旦发现变质食品,应立即进行处理,以防止交叉污染。

4.避免不洁饮水和饮料

优先饮用经过净化或煮沸的水,选择有合格标识的瓶装水,自来水要确保当地水质安全达标,不喝生水,尤其是在旅游或户外活动时。不饮用来源不明的饮品,冰块应使用安全水源制作,水果汁要现榨并尽快饮用,避免过期或变质的饮料。培养良好的饮水习惯对于预防肠道疾病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夏季或旅行期间,更需格外留意饮用水的安全。

5.增强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议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橙子、西兰花等、坚果类;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酸奶、发酵食品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确保每晚有7~8小时的睡眠,避免熬夜,并维持规律的生活节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或游泳,这些运动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并增强体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压力,因为长期的精神紧张可能会损害免疫系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