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葫芦
作者: 王炳植
夜归途中,片片雪花悠然飘落,为大地披上了一件洁白的纱衣。那份轻盈与纯净,仿佛能渗透心扉。突然,一阵悠扬的叫卖声穿透寒夜。我循声望去,只见冰糖葫芦那抹鲜红。它们在风雪中独自绽放,瞬间点亮了四周,也勾起了我的思绪。
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那时每逢回老家,我总会迫不及待地奔向爷爷,拉着他央求一同去摘山楂。爷爷总是慈祥地笑着,满口答应:“好好好,陪你去!”
山楂树下,爷爷弯腰再挺直,轻而易举地将我举起,让我能够摘到高处那些又大又红的山楂。偶尔,几颗山楂会从枝头落下,轻轻砸在爷爷和我的头上、肩上。我们相视而笑,那爽朗的笑声在山楂林间回荡。
制作冰糖葫芦其实并不复杂,关键在于糖浆的熬制。锅中添水,冰糖入内,随着持续搅拌,锅中发出冰糖融化滋滋的声响。热气腾腾中,甜香四溢,直至糖浆呈现淡黄色的浓稠状。随后,方可将鲜红的山楂一一裹上这甜蜜的外衣,再穿成一串串诱人的糖葫芦。
初次品尝,年幼的我只觉得满口酸涩,只偏爱那层甜香的糖衣。爷爷见我皱眉,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甜中带酸,方为人间真味。”如今,再次听到那冰糖葫芦的叫卖声,我禁不住上前买了一串。晶莹剔透的山楂入口酥脆,先是糖衣的甜蜜,而后是山楂的酸涩,两者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酸与甜撞击着我的味蕾,我渐渐领悟了爷爷说的话。那红彤彤的山楂,不仅象征着老百姓红红火火的生活,其圆润之态也寓意着合家团圆、幸福美满。这冰糖葫芦中的酸甜交织,不正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它让我们在享受甜蜜的同时,也不忘曾经的酸涩与艰辛。正是一代代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战胜困难、创造幸福,才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也使我们中华民族悠悠五千余年的文明熠熠生辉、蓬勃发展。
一道简单的美食,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穿起深厚的文化底蕴,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传统小吃,难道不值得我们珍惜并传承下去吗?
雪花悠悠飘落,我感受到手中这串冰糖葫芦的重量,亦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以自豪的心态前行,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指导教师:马庆溪)
点评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温馨的童年回忆的世界。文章以雪夜中红彤彤的冰糖葫芦为引子,巧妙地勾起了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冰糖葫芦成为作者与爷爷之间深厚情感的纽带。文章对“我”和爷爷一起采摘山楂、制作冰糖葫芦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充满了温馨的生活气息和劳动的乐趣。这不仅是一篇介绍传统美食的文章,更是一篇关于亲情、成长与文化传承的佳作。文章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将冰糖葫芦与老百姓红红火火的生活、合家团圆、幸福美满、勤劳奋斗等美好寓意相联系,展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张明常)
文化广角
冰糖葫芦是中国的传统小吃,自南宋绍熙年间流传至今已近千年。相传,南宋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贵妃生了一种怪病,她不思饮食,面黄肌瘦。宋光宗见爱妃茶饭不思,日益憔悴,便张榜求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求见,为贵妃诊脉后说:“将‘棠球子’与红糖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半月后,病自然好。”这“棠球子”即“山楂”。贵妃按此方服用半月后,果然胃口大开,愁眉舒展。
现代社会医学发达,我们通过研究了解到山楂在助消化方面的强大功效。山楂富含维生素C、果胶和多种有机酸,中医学上用为消积、化滞、行瘀药,主治饮食积滞、胸腹痞满、疝气、血瘀闭经等症。可见,冰糖葫芦不仅是一道传统美食,更蕴含着我们古人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