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作者: 华东方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雷锋在他有限的22年生命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雷锋日记》从问世到现在已经在社会上传阅半个多世纪了。有多少人被它的精辟和崇高所折服,有多少人因它的精彩和生动而感叹,有多少青年人把它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有多少孩子把它当作指导自己成长的名言。阅读《雷锋日记》使人振奋、鼓舞,给人以启迪、思索,发人深省,催人奋进。《雷锋日记》是哲学,是文学,是诗,是歌,是人生的座右铭。
日记一 1958年6月7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对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变得一天天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
导读
到目前为止,这是我们所发现的雷锋最早的一篇日记,或者说是雷锋的第一篇日记,写于1958年6月7日。这时雷锋的名字叫雷正兴,是湖南省望城县团山湖农场的拖拉机手,年仅18岁。这是雷锋日记中的经典之一。文字优美,内涵深刻,并富有哲理性。特别是用了假设和排比的句式,用与人的生命攸关的阳光、水和粮食寓意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这篇日记是怎样写出来的呢?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的大地上弥漫着一股苏联文学热,其中一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尤为盛行。雷锋就是这本小说的热心读者。这本书的主人公保尔传奇而伟大的人生让雷锋迷恋。“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是书中的名言,他甚至可以背诵下来。雷锋经常和同事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经常发表一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可见本篇日记内容就是雷锋受保尔的那段名言的影响而写出来的,从风格到内涵两者都很相似。
日记九 1959年10月25日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导读
雷锋关于青春的这段名言,写得非常精彩。可以说它充分表述了青春的真谛,阐明了青春的真正价值。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赞美青春、欣赏青春、描绘青春、歌唱青春,但是,达到雷锋这种境界的并不多见。
雷锋所说的真正的青春,不是指青春的环境、青春的形式、青春的模样。他不是指青春的现象,而是青春的实质;不是指青春的个性,而是青春的共性。这种真正的青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即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必须要像雷锋所说的那样,做到三个“永远”——永远力争上游,永远忘我劳动,永远谦虚。
雷锋虽然只有22年的生命,但他获得了真正的青春。雷锋的这段名言和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在各行各业里,留下了闪光的青春足迹,开放了美丽的青春花朵。
日记十六 1960年1月18日
雷锋同志:
愿你做暴风雨中的松柏,
不愿你做温室中的弱苗。
导读
这句名言是雷锋同志自勉自励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又是非常容易记忆的。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比喻恰如其分。用了三对相反的词语——“愿”与“不愿”、“暴风雨”与“温室”、“松柏”与“弱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和主张。
赞美的是松柏顽强的生存能力和状态,欣赏的是松柏的品格和性情。松柏是挺拔的,是顶天立地的,是常青的,是不变本色的,一年四季在狂风暴雨中、冰天雪地里成长壮大。雷锋喜欢这样的树,更愿意做这样的人。
有一张雷锋和松柏的照片,获得了国际大奖。1998年,一家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加拿大艺术摄影公司,评选出20世纪国际上最有影响的100张照片。其中,中国有两张入选,一张是毛泽东主席在1966年畅游武汉长江的照片,另一张就是雷锋身背冲锋枪,头戴棉绒帽,背后是一片松枝的照片。
日记三十三 1961年3月X日
什么是时代的美?战士那褪了色的、补了补丁的黄军装是最美的,工人那一身油渍斑斑的蓝工装是最美的;农民那一双粗壮的、满是厚茧的手是最美的;劳动人民那被烈日晒得黝黑的脸是最美的;粗犷雄壮的劳动号子是最美的;为社会主义建设孜孜不倦地工作的人的灵魂是最美的。这一切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美。如果谁认为这并不美,那他就不懂得我们的时代。
导读
这是一段很美的文字,是对“什么是时代美”最精彩的阐释,但不是直接地描述,而是使用了排比的手法;但又不是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通过衣物、双手、肤色、声音等,折射出劳动人民才是时代最美的人,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美好的时代。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更好地珍惜这个时代。
(本栏目文章摘编自《〈雷锋日记〉导读》,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华东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