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非遗古韵,启时代传承新章
作者: 孟晓东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将吉祥寓意剪进纸间,到传统戏曲用唱腔演绎人间百态;从精美的苏绣以丝线勾勒锦绣山河,到独特的榫卯技艺不用一钉一铆搭建稳固家园“非遗”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凝聚着民族的情感。然而,时代浪潮下,部分“非遗”正面临着传承困境。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非遗”世界,探寻传承之路,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
“安万剧团”火了!
如今,由一位从甘肃会宁走出来的“天生花脸”安万创立的民营剧团—“安万剧团”火了!连日来,从陕西西安到甘肃平凉、兰州,安万剧团演一地火一地,在线上线下掀起阵阵热潮,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
安万剧团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引得各地观众与台上演员一起高唱唱段,创出这等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的场面,是因为剧团秉持着扎根西北、传承秦腔的初心,不仅保留了秦腔的传统精髓,更通过改编经典剧目、融入现代舞蹈元素、创新表演形式、升级舞台声光电设备,让秦腔这一古老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在尊重秦腔的原汁原味的同时,于传承与创新相平衡中,获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安万剧团有一份坚守一一他们只演老百姓爱看的戏,只唱老百姓爱听的腔。他们于秦腔的传统韵味中演绎出人生悲欢、世间百态,又于质朴粗犷、宽音大嗓的唱腔中,唱出了西北大地流淌千年的血脉之声,吼出了豪迈气势,让西北精神深人人心。
素材解读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文艺只有植根现实生活、紧跟时代潮流,才能发展繁荣;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才能充满活力”。古老戏曲唯有在坚持剧种特色的同时,守正创新,才能越演越火;唯有尊重大众审美、倾听人民心声,才能入耳入心。可以说,安万剧团火了的现象,是大众审美与传统艺术完美融合的交响。它给予业内人士的启示就是,要真正把观众的好恶放在心里,积极回应时代提出的挑战,通过实事求是和主动作为,让传统艺术持续焕发光彩。
98年小伙用手艺修复书画,4年修复213个洞
岁月编织人生,光阴沉淀故事。俞明锐毕业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书画修复专业,今年27岁的他是一名书画修复师,亦创设有自己的自媒体视频账号。日前,他因修复了一本从元代开始记载的族谱而上了热搜
被老鼠啃过的古籍、残缺不全的地契、长有霉斑的书画…俞明锐凭借一双灵巧的手和所学的文物修复专业知识,让很多老物件重绽光芒,为无数传统艺术品注人了新的生命。

书画修复功夫在细节,蕴含着复杂的科学与艺术知识。修复技艺很有讲究,非一日之功,尤其是修复古画。古画通常由天然材料绘制而成,这些材料在经历岁月的洗礼后不仅会褪色、发霉,甚至会腐烂。修复师需要对不同的材料有所了解,以便在修复过程中保持作品的原貌与艺术价值,甚至需要按照原作的色彩风格、色调等适当补色、添色。此外,空气湿度还会对纸张的状态产生直接影响。为掌握不同纸张在各种潮湿条件下的情况,俞明锐整整刷了100多张纸进行练习。
在修复过程中,考验人的除却高超的技巧,还有对古文明的深刻理解。每一件古件都是历史的缩影,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审美与文化特色。在俞明锐心中,修复书画也是和古人的一次对话,更是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守护。
俞明锐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让这个“小众”又“冷门”的技艺被更多人了解。如今,他最受欢迎的视频播放量超500万次。此外,他也会受邀参加一些“非遗”技艺科普活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了解并传承这项书画修复技艺。
素材解读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某种意义上说,书画修复不仅是技艺的一种展现,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珍视。可以说,书画修复师不仅是古代文明的守护者,更是文化记忆的重建者。我们通过俞明锐的故事,看到的不仅是数百个洞被弥补的表象,更是一个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爱。
新中式木梳走红,“95后”小伙拯救“非遗”产业

外形酷似柿子,寓意“事事如意”的“柿柿如意”款新中式木梳,因别出心裁地仿照柿子形状设计,凭借其独特的造型和寓意,近期在电商平台上迅速走红,累计销量超过5万把
说起木梳产业,就要提到有着“中国木梳之乡”之称的安徽省泾县榔桥镇。该镇木梳产业历史悠久,木梳制作技艺更是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世纪60年代末期,徐福海将几近失传的木梳制作工艺传承了下来,并带领群众建立厂房,发展榔桥木梳,促使当地木梳产业逐渐兴起,大大小小的木梳企业遍地开花,其中较为著名的就是“缘木轩”木梳作坊。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因技术和产品更新滞后,再加上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润发梳业和“缘木轩”品牌陷入经营困境,一度濒临倒闭。
“95后”小伙徐展鹏是徐福海的长孙,自小便与木梳相伴成长。2021年,目睹木梳行业的萧条,留学德国刚毕业的徐展鹏,放弃了德国绿卡的申请以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决心回乡振兴木梳产业。他发挥自己机械制造设计专业的长处,自己调试、研发机器,更新木梳生产技术。他还脑洞大开,关注到当下“新中式”风格在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的流行,设计、打磨、推出“柿柿如意”款按摩梳。该款木梳不仅在外观、质量和使用舒适度上广受好评,还兼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好产品推出后,如何打开知名度?徐展鹏想到利用电商直播平台,生动展示“缘木轩”木梳的制作工艺和设计故事,让消费者得以直观感受品牌的文化内涵。就这样,“缘木轩”品牌再次打响了知名度。“柿柿如意”款木梳产品走俏的背后,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传承与创新,更承载着一段“非遗”产业触网转型的故事。
素材解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徐展鹏和团队的努力下,润发梳业和“缘木轩’品牌不仅实现了经营的有效转型,更成为乡村振兴和“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的样本。通过电商直播平台,一把把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的木梳,跨越千山万水,连接起了传统与现代,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价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csxz2025061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