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区域备考计划之上海市

作者: 董问博

真题回顾

(2024年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假如世界是一滩无形的水,每个人都在用各自的取水方式来认识这滩水。成长,就是在一次次对未知事物的探寻中,或拓宽眼界,或增长才干,或发现规律……同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取水”方式。

请以“我也是个取水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3年上海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

请以“会心之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2年上海卷)

傅聪在国际钢琴比赛获奖后,傅雷写信给他:“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精彩还是平凡,顺利还是受挫,得意还是失落……我们都可以对自己说:“这不过是个开场”。

请以“这不过是个开场”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1年上海卷)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

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

(2020年上海卷)

题目:有一种甜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命题全解

聚焦上海市近五年中考作文,一目了然,在命题形式上无一例外是“全命题作文”。只是近四年增加了导语提示,要求同学们兼顾导语材料和文题,打开写作思路和方向。不管有无导语,我们都必须分析出题人想让我们写什么样的作文,或者换个角度说,我们不能写什么样的作文。这样思考过后,我们的写作思路便会渐渐明晰。

既然文题已固定,我们便要对文题(包括导语)中的关键词进行认真的解读。不难发现,近五年的出题方向,其主题都是聚焦“少年成长、感悟生活、体味生活”的。2024年侧重少年个性的成长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捕捉生活,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和实践。2023年和2020年,出题人都希望少年能记录下成长过程中的赏心乐事。“乐”和“甜”是文章主打的情感基调。2022年和2021年,出题人希望少年以正确的心态对待人生中的得与失等,用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生活,引导少年关注自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在选材构思方面,我们可以活用自己平时的素材储备。比如针对2024年的文题,可以写参观历史博物馆,把历史博物馆比作一滩水,把自己去参观比作“取水”的过程,自己当然也是一名“取水人”。进一步打开思路,参观历史博物馆后“我”收获颇丰,不觉“会心一乐”;参观之后打开了“我”研究历史的大门,顿悟出历史博物馆之行“只不过是个开场”;历史博物馆“比看上去更有意思”;参观后,“我”收获颇丰,“有一种甜”叫作今人的眸光与历史的光影重合,等等。就这样,我们通过活用一个素材,成功地将2020—2024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串联了起来。而且我们也发现,稍微转换一下思考角度,很多素材都能适用不同年份的文题。

“高能”预测

《菜根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曾国藩说:“天有定理,人有定心,胸有定见,志有定向。人定则心定,心定则事成。”

学习压力大、困难多、时间长、成绩没有起色……这些现象常使我们陷于焦虑,心难安定。其实,人生难的不是吃苦,而是从容应对一切。真正的从容,不在别处,就在你我的内心深处。唯有内心安定,方能抵御万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什么样的经历?你有什么样的感悟呢?请你以“定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文体、角度自选;(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本题延续上海市近五年来的全命题作文形式,以“定心”为文题,引导学生们书写对生活和成长的思考与感悟。具体可从如下方面思考:

紧抓导语。这是一道有导语的命题作文,导语即为写作方向。《菜根谭》中对“性躁心粗”的性格给予批评,对“心和气平”的性格给予肯定。曾国藩的话进一步强调“定”的内涵,并把它扩大到“定理”“定心”“定见”“定向”四个方面。第三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先摆出让学生陷于焦虑、心难安定的原因,然后告诫学生应该学会从容应对,让内心安定,方能战胜一切困难。提取导语的关键内容,是选材立意的根本。

紧抓题目。题目是一个词,所谓“定心”,是指内心安定从容,戒骄戒躁。我们可以通过给这个词加修饰语的方式进行扩充拓展,比如在谁的影响下“我”定心了,“我”怎么做;或者是“我”由不定心到定心,有了怎样的改变,等等。把这个词语不断细化的过程,就是我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的过程。

佳作引路

我也是个取水人

玉兰高枝,风扑面,笑靥迎阳。

——题记

教室窗外,玉兰早已开在人间四月天里,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如未出阁的官家小姐一般典雅。花朵藏匿在绿叶中,若隐若现;那隐隐香气,也穿梭在枝叶间,然后叩开教室的窗玻璃,游移在我周围。

目之所及,潜心感悟,这玉兰的风姿与芬芳,就沉淀在我的眼角眉梢,印刻在我的心底。学校多玉兰,尤其开在教学楼旁。那年,喜爱玉兰的我刚来到这所陌生的学校,胆怯内向而整日不知何去何从。一日,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走着,意外发现了教学楼边盛放的几棵玉兰,看着它们,我烦闷的内心便被花意净化……

时钟的指针飞速旋转,眨眼间,我已站在初中学段的尾梢。每天的学习安排越发地紧锣密鼓,我像陀螺般一刻都不敢停,有时心浮气躁,便会闭眼想想窗外的玉兰,再睁眼看看它们的俏枝,继续埋首于书山题海。

回望这三年,起初多少次面对学不懂的知识,我总纠结要不要问老师,因为我生性胆小怯懦,总怕老师会因为这些简单的问题而指责我,就这样,唯唯诺诺、拖拖延延走过一年又一年。初二结束,我们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她性格随和恬淡,言语中总带有笑意,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听起来非常亲切。她的身上还带有淡淡的玉兰香,她就像是一棵玉兰,映在我的心里。她鼓励我们选修打卡,还自掏腰包买一些我们喜欢的小东西做奖品。看着班级里掀起的选修打卡热潮,我也暂时放下胆怯,投入其中。

“这道题目的关键词,你还是得好好把握一下,从关键词入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次考试进步很大,要是再细心一点儿就更好了。”……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帮助下,学习上的谜团突然有了抽丝剥茧、探进光亮的感觉,我也逐渐找到了自我突破的方法。老师温柔的话语如同一缕清风吹进了我的心中,让我内心那棵玉兰的花影更加清晰。我不再原地等待,只愿扶摇而上。教室外的玉兰也赞许着我的决心,摇曳在枝头。

就这样,每日打卡成了我的习惯,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就像是知识的海洋,而我就是那个知识的取水人。水中有玉兰,玉兰抚我心,玉兰的芬芳伴着我,战胜怯懦,收获欣喜。

中考如约而至,三年的历程也要在此完成闭环。玉兰的花期将尽,已有垂花悬在枝头;老师的循循善诱也将让我前行的步伐更加掷地有声。良师扶我青云志,他日追风登云台……

(西安滨河学校初2024届勤学2班李博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