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冰的写景秘诀
作者: 张彬彬作家王剑冰以散文名世,有《绝版的周庄》《天河》《吉安读水》《陕州地坑院》等多篇散文在全国各地被刻碑铭记,其作品入选中学教材、中高考语文试卷。他有时以冷静客观的叙述、不凡的洞察力涵盖全篇;有时以热切的诗性语言行吟自然风景、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有时行文自然,表达真诚,富有左右逢源的儒雅风度;有时娓娓叙述当下生活状态,引发诗意顿悟,描摹出他乡即吾乡的心底风情。
贾平凹评价说,王剑冰的散文虽未有余秋雨、周涛的极致,却有属于他自己的中庸、浑厚和鲜活。我认为正是中庸、浑厚和鲜活的相互帮衬,最终形成了王剑冰圆融之美的艺术风格。生动的境界叙述、炽烈的赤子情怀、深邃的人生思索和非凡的文字结构,是王剑冰在散文上形成圆融之美的基础。
王剑冰的文字结构极其考究,他的散文句式自然优美,对景、对物甚至对人一字一句都有品味,因细腻悠长而令人玩味。下面结合王剑冰的具体作品来详细解读,以便同学们结合实例来学习他在山川风物探访、居民风情领略上的技巧和方法,进一步体会和掌握王剑冰写景的秘诀所在。
秘诀之一:修辞齐上场+虚实相结合
(1)你可以说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缀以些许红色、白色的小花及绿色的柳枝。清凌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肤,双桥的钥匙恰到好处地挂在腰间,最紧要的还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时节半开半闭,掩不住招人的妩媚。仍是明代的晨阳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头,将你半晦半明地写意出来。
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来,我来晚了,你已这样沧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穿透着迷人的韵致。真的,你还是那样纯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着每一位来人。周庄,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呼唤好久了,却不知你在这里。周庄,我叫着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还要动人。我真想揽你入怀……
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周庄睡得很沉实。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
——《绝版的周庄》
(2)水贯穿了整个周庄。水的流动的缓慢,使我看不出它是从何处流来,又向何处流去。仔细辨认的时候,也只是看到一些鱼儿群体性地流动,但这种流动是盲目的、自由的,它们往东去了一阵子,就会猛然折回头再往西去。水形成它们的快乐。在这种盲目和自由中一点点长大,并带着如我者的快乐。只是我真的不知道这水是怎么进来的。
在久远的过去,周庄是四面环水的,进入周庄的方式只能是行船。出去的方式必然也是行船。网状的水巷便成了周庄的道路。道路是窄窄的,但通达、顺畅,再弯的水道也好走船,即使进出的船相遇,也并不是难办的事情。眼看就碰擦住了,却在缝隙间轻轻而过,各奔前程。
——《水墨周庄》
写法提炼
在《绝版的周庄》里,以“不算太美”抑笔开篇,别开生面;以“肌肤、腰间钥匙和妩媚的眼睛”这些拟人句和比喻句写活水、桥和窗子,以“仍是明代的晨阳”写出周庄时光的疑迷如昨。“周庄睡在水上,水便是周庄的床”“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这种非凡的拟物式夸张加比喻,是灵感喷涌的神谕所在。在描绘周庄的文章里,这样的笔法极其“圆融”。
王剑冰开头说周庄“不算太美”,第二段又说周庄“依然很美”,表面看好像是自相矛盾的,其实不然。应该说,这两句话是从不同的角度说的。周庄一派白裙灰衣、绿柳红花景象,以朴素自然的情致荡人心旌,不是那种浓妆艳抹的花瓶雕饰美,所以说“不算太美”。周庄建于明代,虽历经沧桑,但上下左右透射着那种不可多得、迷人迷到骨子里的韵致,所以作者说现在的周庄“依然很美”。
第二段里的“纯秀、古典”,是指周庄的建筑古老而典雅,“不再含羞”“大方地看”把周庄拟人化后的圆熟、得体气质表现得风情万种,更便于作者把“叫着你的名字”“真想揽你入怀”等心底抒情和盘托出。王剑冰以“你”称周庄,像与恋人对话,更便于直接抒发对周庄的款款深情。反复对周庄说“等我好久好久”“我来晚了”,既彰显周庄那边足够的耐心,又隐含“我”相见恨晚的歉意。
第三段“我为周庄守夜”“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浓”等语句与第二段的深情抒发可谓一脉相承,只有爱到骨子里才会有“守夜”“听鼾声”的举动。如此拟人式的深入描写,引发读者迷人的联想,令人产生爱的“圆融之美”的深味。
王剑冰写景的另一个秘诀,是用流动的水、弯弯水道和擦肩而过的船——把周庄写得影影绰绰,甚至如行云般美妙。寻找独特的词句写出动感,正是《水墨周庄》的悠长空灵所在。水乡的神韵,要靠浓墨、淡墨、水渍的“洇”性承载。王剑冰以写实作底,然后在氤氲着的浓厚诗意中陶醉。“一些鱼儿群体性地流动”写实,“水形成它们的快乐”“并带着如我者的快乐”为虚,形而上是也。王剑冰有意承继明朝张岱的“圆融空灵”,是高超的写作路数。
既把水写活,又能不急不缓,娓娓道来,与周庄的“慵懒”“优雅”特质吻合,手中没有“圆融”之笔,是难于实现的。第一选段里,在不知道水的流向时,王剑冰从流动的缓慢写起,因缓慢不知来去,再行辨认便以“鱼儿群体性地流动”作为参照,竟然发现这种流动是鱼儿游戏性的“快乐”。后来,“我”亦如一条鱼融入这种快乐中,盲目而自由。虽作者最终还是不知水的进出,但周庄之水的魔幻、无解投影在对周庄之水的疑问,感受的快乐、混沌和自由中,构成水墨周庄情怀,将写意的“天地圆融”阐释给每个读者。
秘诀之二:比喻新定义+心灵真触动
(3)造物主打造桂林山水时,一高兴把荔浦也捎带了。有些细节,甚至做得比桂林还好,比如银子岩,会唤起你一腔呼唤;比如丰鱼岩,一洞鱼水穿越九座山峰,是为洞中之冠。所以人们看了桂林还要跑来开眼,那是一条完美的锦绣,他们不想让这锦绣有头没尾。
其实荔浦人还是会偷偷笑,你去鹅翎寺了吗?层层信仰嵌在山崖上。你看荔江湾了吗?从江上划船进入,上岸再由洞里出来,江山美景可有这样的结合?……就让人想了,桂林山水与荔浦山水是一对孪生姐妹,妹妹一直躲在深闺,不好意思见人,守着美丽悠悠而过。
——《荔江之浦》
写法提炼
《荔江之浦》运用“桂林是头,荔浦是尾”进行同类比较描写景物,辨别荔浦与桂林山水相同特色下的异同,从而发出“孪生姐妹”这种新定义式的比喻的感喟。
在第一选段里,王剑冰用“甚至做得比桂林还好”,来表现荔浦美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脱口赞叹。他将荔江的美景细细数来,用频繁列举的手法表现出荔浦的独特之美,如信笔拈来,圆融而通透。以游客鉴赏桂林锦绣——有头怎能没尾做疑,于是来到荔浦开眼观“尾锦”,由此宕开一笔,竟把姊妹景致写得周周帖帖,可谓滴水不漏。
在第二选段里,王剑冰运用“荔浦人偷笑”引出更多疑问和解答,借文字、意境、审美、荔浦人的生活及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哲理,把藏在深闺的妹妹——荔江之浦,写得欲露还休,摇曳生姿。
王剑冰把身心沉入山川和生活当中,产生了心灵真触动。真正把自己交给某一环境、某地人群,才会长久去思索,长久去热爱,慢慢灵感就会触及生活本质。到大自然中去,领受不一样的生活,与不熟悉的人交谈,识读没遇到过的鲜活东西。那个时候,文字的圆融之美,便因身心的融入而一点点渗透出来。
所以,同学们在写景时可把修辞手法尽量用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和通感等齐上场,写作上巧妙运用写实与写虚相勾连、由同类景物的有趣比较而生发感喟、疑问列举并用、比喻形成新定义等技巧方法,借以实现写景写到骨子里、写到自己精神深处的高度。修辞齐上场、虚实相结合、比喻新定义、心灵真触动,学会这些方法会使同学们写景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或人文景致描绘,而是呈现将心灵、内涵及环境周遭全部统摄于主题表达之上的圆融之境。
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也。通过深度赏析王剑冰散文作品的圆融之美,同学们应该学会怎样巧妙把个人深情融入山川风物境界中,借以表达跨越时空的圆融思想寄寓。阅读王剑冰的散文对中学生从天地环境描写中提炼积极和谐主题的借鉴意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