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双减”

作者: 倪笑涵

自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几乎所有人都拍手叫好,可我觉得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个人认为:现阶段的“双减”政策让我的负担越来越重。

所谓“双减”,一是减轻学业负担;二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政策出台之前,我虽然每个双休日都忙得不可开交,上各种课外辅导班,但仍可以掌控平日放学后的时间。

“双减”之后,我在校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原本早早到家的我尚可以早早把作业写完后洗澡、睡觉,抑或做其他想做的事,可现在必须留在学校集中学习。如同你拥有一盆水,现在却只能全倒入一个大瓶子,这瓶水只剩下一个用途。针对周末补习,我个人认为,如果所有人仅凭上课所学的知识应对将来的中考显然不够。不补习对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同学很不公平,这些同学要想追上那些跑得快的同学,就必须选取其他方式,额外找有经验的老师及时辅导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至于那些跑得快的同学原本还想拥有更多的课余时间供自己支配,现在却不得不和其他同学一起锁入瓶中,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谈“双减”0

“双减”之后,老师布置的任务越来越重。老师总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作业量少,可当所有学科老师的作业扑面而来时,你消耗的时间就不是一两个小时了。随着学生在校时间的延长,不少老师还会额外布置课堂作业,以此填补我们的在校时间,所以我们的时间多半在写题与讲题中度过。由于任务增多,一些老师不得已占用我们写作业的时间讲题,如此一来,我们又不得不将仅存的一点儿瓶中水倒进另一个瓶子,最终,水都被利用完,留给我们的只剩下一个重重的盆,压在头上。

“双减”之后,家长内心的忧虑越来越多。一是应试教育没有实质性改变,中考还是以分数说话;二是父母都不愿意放弃让自己的孩子升入高中考上大学的机会;三是现在的职业教育还不是很成熟,不少家长不放心。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他们依旧对孩子的学习紧追不舍,穷追猛打。随着在校时间的延长、老师布置任务的增多,我们一些无法在校完成全部任务的同学将校内作业带回家写的次数亦越来越频繁。家长见了免不了问道:“这些作业不应该在学校做完吗?快点,要想考好的高中还要继续做一些课外提升作业!”弄得我是焦头烂额、悲鸣不已。刚放学回家就有家长不停地催促,于是我们和家长产生激烈的争执,家庭矛盾升级,彼此身心疲惫。

我确信“双减”无疑是好政策,但在初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有偏差,对我自己来说有愈减愈重愈焦虑之趋势。吾辈青年,前途茫茫;时光飞逝,白发苍苍;回首过往,不悔当年。“双减”政策毕竟刚实施不久,大家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只要我调整好节奏,自强不息,努力上进,是不会给自己留遗憾的。纵使当下我还有些迷茫、找不准方向,但随着政策越来越完善,未来的我一定会为此刻的调整和改变感到庆幸。

(指导教师:俞永军)

点评

“双减”政策出台,无疑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举措。然而在初期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本文小作者所提出的观点:现阶段的“双减”政策让他的学业负担越来越重。这是一篇可圈可点的议论文,不单观点鲜明,而且思路清晰,融入了个人切实的思考,尤其是“瓶中水”比喻论证方法的合理运用。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论据力度,提升说服力。

(俞永军)

上一篇: 谈“双减”
下一篇: 头发的故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