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工开物》的眼睛
作者: 强若一那天,我正在博物馆里欣赏那些精美的墨条、砚台,突然被一套“八仙过海”墨条吸引住了。我越看越入迷,一不小心撞到了展柜的玻璃,眼镜磕到了眼睛。我取下眼镜,使劲揉了揉眼睛,又重新戴好眼镜,继续欣赏。咦,怎么忽然有许多小人儿在我面前晃动?这是怎么回事?
我定睛一看,发现那些小人儿好像在做墨条。一个小人儿说:“制作墨,要先砍松枝。不过砍松枝之前,要先让松脂流干净。”他在松树的树根上凿了一个洞,洞内放入一盏点燃的油灯,让松脂流向温暖的油灯处,淌出树外。另一个小人儿说:“烧制松木时,要先搭一个竹篷,并留好烟孔,把松木截成段放进去烧。”等火熄了,竹篷冷却后,小人儿就把松烟扫起来制墨。
我盯着眼前的画面,大气不敢出,眼睛不敢眨,生怕惊跑了这些小人儿。
接下来又出现了几个小人儿,他们把烟和胶混合做成墨坯,有的小人儿还往里面加入了香料。小人儿们把墨坯放在模具里压制,并进行捶打。墨成形后,又有几个小人儿将它们拿去晾晒阴干。“墨做好了!”一个小人儿说。他话音刚落,这段“动画”就结束了。哇,真是太奇妙了!
既然我能看到古人制墨的过程,那是不是也可以看到其他文物的制作过程呢?我这样想着,来到了钱币展台前,仔细打量着那些古老的钱币。一枚宋朝的钱币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它不大不小,做工精致,是熙宁年间制作的,被称作熙宁元宝。我瞪大眼睛凝视着它,却什么“动画”也没有看见。我试着用手拍了一下额头,又揉了揉眼睛,再盯着那枚钱币,果然,奇妙的事情又发生了!玻璃展柜上又出现了一些小人儿,他们各自忙碌着,有的在捆制塞满泥灰的木框,有的在按压钱币模板,有的把盛满铜水的坩埚从熔炉里夹出来,有的将铜水倒入钱模上方的小孔,有的在打磨“孔方兄”……每个小人儿都在自己的那道工序里忙碌着。十几秒后,“动画”结束了。
于是,我用“拍额头”“揉眼睛”“盯住看”三个步骤,一次次唤醒了我那双神奇的眼睛。一下午的时间,我陆陆续续看到了许多文物,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最后,我红着额头,红着双眼,心满意足地走出了展厅。
但我还不满足,我好奇地询问博物馆的导览员:“请问,我要如何才能了解更多的古代文物的制作知识呢?”导览员告诉我:“有一套叫作《天工开物》的儿童读物,上面记载了许多文物的制作知识,你可以去找来读一读哟!”我想,她一定不知道,这个下午我有了多少比阅读更直观、更丰富、更不可思议的收获,哈哈!
回家后,我立刻买来了《天工开物》,用我的神奇双眼在这套书里看“动画片”。这个特殊能力,我真的太喜欢啦!
重庆市渝北区龙山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何 聪